“如何花好纳税人的钱?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昨日召开的北京市加强人大预算监督工作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研讨会上,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表示,通过问责来强化各部门的绩效理念和支出责任,尽快形成“谁办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形势。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世雄表示,市人大将促进政府加大预算绩效问责力度,加快制定预算管理问责办法。本着“谁用款、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追踪问责,强化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环节的责任追究。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以致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预算目标或规定标准的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员,实行绩效问责。对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视情节给予行政记过以至撤职处分。
吉林表示,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在要求了解财政资金具体使用方向和内容的同时,也希望能够知晓财政资金的实际产出和使用的效率情况。在今年7月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上,将首次纳入决算报告内容,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吴世雄表示,本市将按中央要求,把政府所有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运营、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等方面的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特别是各部门的行政经费,包括出国出境、出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支出,都要详细公开。财政部门将尽快提出公开的时间表。
与此同时,今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级财政决算时,本市党政机关行政经费和“三公”(公费出国、公款招待、公车消费)经费情况将纳入报告内容,并适时向社会公开。此外,本市将研究出台审计结果公开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