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法规标准 > 正文

法院年底推40招治老赖

2016-11-04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临近年底,总是执行法官最繁忙的时候,忙着帮胜诉人追回案款。昨天,市高级法院通报,即日起开展“年底六十天执行会战”活动,确保完成今年的执法办案任务。本市法院还总结出“40招”,专门治理老赖,其中包括努力推进对在京86家银行存款查、冻、扣一体化的全覆盖,对本市辖区内2006年以后的不动产实现网上控制。

  据悉,今年1至10月,本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30230件,执结99974件,执行到位金额6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5.06%、18.63%、60.8%。截至10月31日,法院共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32028条,公开执行裁判文书23930篇,清理执行案款25492笔,总金额约89.58亿元,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11月和12月,本市法院将逐案梳理未结案件,摸清底数,确定每名法官的结案目标,高效推进各个执行流程节点的工作,最大限度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将加快查、扣、冻财产的处置变现进度,通过集中执行、联合执行等活动,最大限度清理积案,切实解决一批长期未结“骨头”案件和涉民生案件。

  同时,法院还将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力度,用足、用好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以及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执行措施,加强公安、检察院、法院在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中的沟通协作,严厉打击拒执犯罪行为。

  法院还将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执行公开平台自动推送的信息范围,向当事人主动公开执行流程中各个节点的信息。在执行通知上统一印制关于使用当事人评价系统的提示信息,进一步完善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设定的评价项目,引导当事人积极使用该系统,通过全方位的公开,使当事人有更多的获得感。

  市高级法院副院长安凤德表示,法院将联合社会各界,从各个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布下天罗地网,最大限度压缩其生存空间,促使其自动履行义务。他还介绍,市高级法院研究制定出了解决执行难的总体思路,并提出8类40项具体措施,明确解决执行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法官主导、分工协作、流程标准化、操作集约化”的原则,在全市法院推行团队化执行模式改革,提高执行工作的整体效能。

  部分治老赖措施

  悬赏举报捉老赖

  在执行财产网络查询的基础上,落实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推广委托调查制度,并且根据当事人意愿和案件情况灵活使用悬赏举报、委托审计调查等制度措施,形成主体多元、功能互补的财产发现机制。

  加强与公安系统情报中心的信息互通,协调公安机关加大查找被执行人的力度,建立协查被执行人的长效机制,促进“被执行人难找”问题的解决。

  网上控制不动产

  整合最高法院和市高级法院两级财产查控系统的优势,进一步提升财产查控的效率和效果。在更大地域、对更多财产形式实现查控一体化,努力推进对在京86家银行存款查、冻、扣一体化的全覆盖,对本市辖区内2006年以后的不动产实现网上控制。

  加强信用惩戒

  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将符合纳入条件的被执行人一律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督促其自动履行义务。

  同时,落实由发改委和最高法院牵头、44家单位联合签署的联合信用惩戒合作备忘录,与相关部门建立被执行人失信信息共享和惩戒信息反馈机制,对被执行人实施联合信用惩戒。

  严打拒执犯罪

  执行过程中,及时收集、固定抗拒执行、阻碍执行、暴力抗法等行为的音视频证据,充分利用公诉、自诉两种渠道追究拒执罪责任,严厉打击拒执犯罪。定期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形成打击拒执犯罪的高压态势,发挥刑罚威慑力。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