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3种不同配比的生物制剂并充分搅拌几分钟后,恶臭的污泥污水混合物开始发生反应;4个小时后,泥水明显呈现分离状态,样品臭味和色度显著降低;20小时之后,泥水彻底分离……这并非发生在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也不是在污泥处理厂的车间,而是记者日前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记者一起看到的FYD生物制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的现场实验。
民间发明人:坚信生物制剂是处理污泥的好方法
胡原,一位自学成才的民间发明人,拥有在当地工程界广受好评的专利技术——FYD生物工程技术。
不久前,记者随胡原一起前往成都市郊的龙泉驿(成都生活污水污泥填埋场所在地)进行现场采样,并带回市区进行实验。在常温条件下自然反应4个小时后,记者看到了原本乌黑恶臭的污泥开始明显分离出水,恶臭也得到有效减轻。
他向记者出具了相关检测报告:2008年11月,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分别监测了经金辉环保技术公司应用FYD生物工程技术处理过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结果显示,样品浸出液中锌、铝、泵、砷等12个项目均达到或远低于GB16889—2008标准设定的限值。
这项发明的有效性最先在石油钻井含油污泥处理过程中得到检验。中石油四川石油局高级工程师周朝友介绍说,自2003年以来,应用FYD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处置四川石油公司钻井污水、污泥的成功案例有21个,处理的污水量达4800立方米,污泥量1.26万立方米。
公司运作:“草根”技术意欲走向市场化
以前有技术,却没有资质,2007年底,同样来自四川巴中的投资人陈正明看中了这项技术,瞅准了污泥处理处置的大市场,并依此成立了金辉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同时,他们以西南交大、四川西华大学和中石油西南环境研究院的相关科研力量作为技术后盾,进一步完善技术成果、制定相关工程规范和标准。
胡原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生物制剂与污泥充分混合具有见效快,稳定性好的特点。在常温状况下,24小时就能见到处理效果,分离出的清水可达标(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与其他类似污泥处理技术相比,FYD技术很突出的优点在于能有效除臭。“这点对在城市建厂选址非常重要。”
在现场经过近20小时自然条件下的反应后,胡原将经过处理的污泥取出,和建筑垃圾、水泥进行等量混合后倒进砖模。等到记者一行人考察结束时解开封条时,一块半成品砖出现在我们眼前。胡原说,28天后才能完全成型,届时可以达到相关建筑标准。
在这套污泥处理处置工艺中,利用建筑废渣和污泥制砖是最后一个环节。在胡原他们看来,这才是这项技术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针对成都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征集技术要求,金辉环保公司已经形成了包括技术原理、设计原则、工艺流程、投资概算、效益分析等在内的一整套可行性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包括制砖在内的整个生产线实现全封闭管理运行,自动化程度达95%以上。项目总投资5100万元人民币,处理能力600吨/天。同时,每天可生产28万块免烧砖,如果以每块0.4元的价格顺利销售,一年后即可收回投资。
仅从方案来看,这一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无疑是可观的,但由于缺乏前期启动资金,截至目前,他们还没有一个中试规模的示范厂来验证他们“生物处理、建筑利用”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不过,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成都市环保局的相关专家、负责人对这一技术给予了肯定,表示在研发推广上愿意提供帮助;与江苏常州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示范厂的相关洽谈也已经有了重大进展,“初步拟定了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