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科技 > 正文

移动式矿用救生舱亮相应急装备展

2011-10-26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移动式矿用救生舱外观。

    救生舱内部(生活舱)。

    昨天,一款自带“雨刷”装置,可按佩戴人员意愿随时清洁目镜内部哈气的救生面罩在国际应急装备展上亮相。

    可让12人生存96个小时以上的移动式矿用救生舱,能容纳几十人的矿用避难硐室,国内第一台矿用井下机器人……这些救生设备纷纷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展览会。

    移动式矿用救生舱在展览中最受关注。根据去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23号文件),所有煤矿在2013年6月底前必须安装紧急避险设施,这种移动式矿用救生舱就是其中的一种。另外两种是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2010年8月,智利圣何塞矿难中33名矿工被困69天后升井,靠的正是矿井避险系统。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煤矿企业主都对这种设备产生了兴趣,“一个三百多万元的救生舱,可以救十几个人,值!”山西一家煤矿的经营者说。

    移动式救生舱和普通巷道里的避难硐室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可移动性。由于可以移动,它能放在矿工的工作区域。根据安全规定,它离作业区域不超过50米,如果发生险情,矿工可及时转移到舱内。“矿工在哪里工作,移动式救生舱就能运到哪里。”一家生产厂商的技术人员介绍。

    这种救生舱看起来像一个集装箱,约有2米宽、8米长。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冒顶坍塌、火灾等矿难时,煤矿工人不能及时升井逃生时,就可进入救生舱内。舱高约有180厘米,走在里边,不用低头。十个人坐在里边,也不显得拥挤。“感觉就像一列火车的包厢,只不过没有窗户。”一位观众表示。

    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这种设备,打开舱门后,首先要经过一道把有毒气体隔绝的气密门,然后进入的是两米多长的过渡舱。过渡舱是为了防止避险人员将有害气体带入生活舱而专门设置的一个过渡空间,过渡舱内有空气幕、喷淋装置,能为避险人员进行洗气,还有一个简易厕所。

    然后就可以进入四米多长的生活舱,生活舱内有一排坐椅,椅下放置的是救生食品和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舱内的空气可以让人维持至少96个小时。另外,舱内还有降温设备,即使外面达到55摄氏度的高温,舱内的温度也不会超过31摄氏度。

    在生活舱外,则有一个存放氧气罐、压缩机等设备的设备舱。据介绍,救生舱不依赖于外部空气和电源,舱体内可以承受两兆帕的爆炸压力。舱内的人员可以通过通讯设备和外界通话,舱体内的传感器还可以把舱内的湿度、温度、气体构成等数据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

    展会上还展出了其他救援设备,如用于搜寻人员的热成像仪、海事卫星终端设备、预警预报矿山灾害的感知矿山物联网系统等。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