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解读《2007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8-06-16  来源:无锡日报
[字体: ]
  据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国家环境保护部在世界环境日前夕发布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4.66%。

  看似微小的数据,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实现双下降,这表明,我国环保的历史性转变正迈出坚实步伐。拐点的出现,让人惊喜,因为与之相伴有更多的利好消息。

  《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占2.4%,劣于三级标准的占3.4%。与上年相比,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降低6.2个百分点。

  2007年声环境状况总体较好。全国72%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环保重点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75.2%处于好或较好水平。

  另外,固体废物排放量比上年略有减少;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较好;自然保护区稳步发展,又新建了1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但“拐点”毕竟还只是拐点,从《公告》中,我们仍能看到许多问题。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七大水系中,只有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

  局部海域污染加剧。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广大农村更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威胁。

  ……

  中国环保仍任重而道远。“拐点”是一段历程的终结,又一段历程的开始。“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科学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