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传统农作方式或利于拯救濒危物种

2012-01-07  来源:中国环保网
[字体: ]

 近日英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传统的农作方式对于发展中世界保护包括大鸨、鹤、朱鹭、秃鹰等等禽类在内的大量濒危物种具有关键意义。

  该研究认为,放养牲畜以及诸如设置灌木篱笆等农耕习俗都有助于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禽鸟寻找食物来源、隐蔽的栖息地以安稳地喂养后代。

  “但是工业化的农场耕作方式却消灭了这样的栖息环境,上述禽鸟物种几近灭绝。”该研究项目领导人休●赖特(Hugh Wright)介绍说。赖特是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环境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他负责的这项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了2011年12月的《自然保护通讯》上。

  赖特说:“如果不对工业化的农场式耕作方式加以控制,这些物种几乎无望继续生存下去。”

  通过重建或者模仿传统的农作技术,欧洲的某些地方已经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欧洲通过恢复人类传统的农作模式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这可以成为发展中世界借鉴的一个范例。

  赖特认为:“对于发展中世界来说,那里的自然保护工作主要集中于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方面,而对农业耕作方式的潜在利益却关注很少。”

  研究共关注了发展中国家的29个因传统农作方式消失而受到威胁的鸟类物种。不过赖特介绍说,如果考虑到鸟类之外的其它物种,这个数量显然会高得多。从欧洲的例子来看,恢复传统农作方式已经惠及爬行类动物、两栖类动物、蝴蝶甚至植物。

  他还说,另一方面,其实农民也可以从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当中获益很多。因为这不仅能够证明传统农作方式的正当性,甚至还可以保护农民,以免大型农牧企业将农民们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而且,政府还可以通过给予农民经济补助,鼓励他们将这种有益的实践坚持下去,从而确保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并行不悖。

  英国利兹大学的种群生态学教授蒂姆●本顿(Tim Benton)也认可传统农作方式是一种有价值的自然保护手段,不过同时他也认为,仅仅为了保护很少种类的物种而采用某些耕作技术,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存在不利因素。

  他说:“使用低强度的农作技术去代替工业化的技术,这往往会将民计生息置于自然保护的对立面,而且会给某个地区的发展套上枷锁。”与之相反,他认为“土地集约化利用”能给更多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而且也更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也即对某些农田进行高强度耕作,而其它的土地则主要用于自然保护。

  他补充说,也许没有哪种保护策略是完美的,但是采取“中道”,将土地集约化利用与传统农作方式结合起来以适应某个地区的环境条件,这可能才是最佳的自然保护战略。

  赖特也赞成混合的农作方式才能最大化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他说:“在某个地区实施某种自然保护战略之前,我们需要评估现在存在哪些物种,如何保护它们才是可行的,其成本多少,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问题等等。”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