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海南应尽快制定绿色发展战略

2012-02-02  来源: 中国环保网  
[字体: ]

和谁对话?

迟福林,19518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和海南省体制改革办公室主要负责人。现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为什么对话?

作为国际性滨海度假旅游胜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海南的优势所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大决策,对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想知道,海南如何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如何才能不断促进海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合理调整?

对话人: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

点击一

焦点关注: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

关键思路:摒弃传统发展道路,跨越传统工业化发展阶段

记者:一般意义上认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体,保护了生态往往就限制了发展。如何破解矛盾、突破限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迟福林:经济效益为生态保护和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力量,可以促进生态效益的实现;生态效益则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保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中我们应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对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一是要摒弃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传统发展道路,逐步走一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二是要跨越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阶段,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方式,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发展生态型经济为目标,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配套,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点击二

焦点关注:在海南建立国家环保特区的设想

关键思路:海南拥有自然基础、体制优势、制度基础、政策积累等优势,最有条件率先在全国建立环保特区

记者:1999年海南率先在全国开展生态示范省建设,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之后您曾提出“建设海南环境保护特区”的提案或建议,请谈谈这方面的思考。

迟福林:独特的自然资源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本,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根本优势和生命线。为此,我曾在2007年提交了“关于建设海南环境保护特区的建议”。20113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我又提交了“尽快在海南建立国家环保特区”的提案。

首先,所谓环境保护特区,是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下,划定一个特定的区域(一般是指一个水循环流域或者一个岛屿地区),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运用世界上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和治理机制治理各种污染,采用严格、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标准进行工农业生产和从事经济运行、城市管理的特定区域。这一特定区域在实施严格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本地区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政策支持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环保产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竞争优势,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环保特区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前提条件,也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题中应有之义,包括5个层面的涵义: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利用优势,发展优势;运用世界上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和标准;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重在弘扬绿色文化、生态文化。

海南最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建立环保特区,也最有可能取得成效。第一,自然基础。海南的生态环境状况整体上保持了全国最优的状态。第二,体制优势。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中央赋予了海南地方立法权,具备在环境保护方面先行先试的条件。第三,制度基础。199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之后的9年里,省人大制定和修订了23项地方法规,省政府制定和修订了29项政府规章,内容涵盖森林、水体、大气、海洋、土地等各方面。海南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完善,保证了生态省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推进。第四,政策积累。海南长期探索生态补偿制度,在政策积累与财政计划上已经完成了全面开展生态补偿制度的准备工作。中央又把海南列为全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省,海南有条件、有责任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最后,建议从以下5方面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规划体系:第一,制定最严格的环保措施。采用国际最高环境标准监管全省的经济社会活动,坚决杜绝因追求GDP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第二,实行严格的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制度,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优化产业布局,对环境容量有限、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严格限制和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和项目,把排污总量控制在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第三,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建立完善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管理的科学执法体系,建立有效的监控平台,加快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和环保部门监控平台建设。第四,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问责制。建立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把生态环境评估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激励结合起来。第五,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加强社会监督,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公开透明。

点击三

焦点关注: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行最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

记者: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您认为海南如何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不断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合理调整?

迟福林: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海南跨越式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利用海南的比较优势。海南的比较优势就在于资源丰富,包括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以及区位优势等。着重发展生态农业、规模化清洁能源工业、旅游业等优势产业,并利用区位优势把扩大对外开放和结构调整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果未来510年,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重要契机,海南能够把自身潜在的资源环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相当程度上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实行最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应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实行环保审批与总量控制指标、减排任务挂钩。在加快发展、引进项目的同时,坚持“四个决不”,即决不把降低环保和安全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决不在接受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污染转移,决不让传统工业集中区成为新的污染源,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

未来海南在产业布局上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2010年海南服务业占比4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3个百分点。海南以服务业为主导不是说农业和工业不重要,而是主导产业要清楚。从现实情况看,海南近两年出现了产业格局的变化,以旅游业、旅游房地产业、旅游相关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开始形成,成为海南GDP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点击四

焦点关注:创新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思路: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力度,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

记者:“十二五”时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创新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

迟福林:可以从3个方面来重点考虑:

一、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对海南来说,绿色发展战略是利用优势、发展优势的现实选择,是以国际旅游岛为平台,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发展模式。海南应尽快组织力量研究制定绿色发展战略规划,确定海南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目标、指标、区域布局和具体政策措施。

第一,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绿色发展战略,根本在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型。要实现这一转型,迫切要求海南把优先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最有力的突破口,探索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实现低碳化的发展目标。

第二,促进低碳前沿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海南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加快转变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首先,要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低碳意识。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消费者为其消费过的废品承担一定的回收利用义务等。同时,注重运用经济手段鼓励企业生产环保产品。再次,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以及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构建并完善全社会绿色消费体系。

第四,积极运用政策手段,为绿色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环境保护和税务等部门应密切协作,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海南省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二是强化产业组织政策的引导作用。为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产业组织政策,强化根据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确定的市场准入标准,引导资源环境向利用效率高的产业和企业流动。对采掘业和制造业中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做出明确准入规定,对相关企业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水平、资源能源消耗利用指标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环保等规定予以关停和淘汰。三是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注重运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采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装置和技术,改革资源和环境税收、价格体制,提高资源税税负、开征环境税,强化利益驱动机制,使市场在淘汰落后装置、抑制外延增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

海南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质能和盐差能。目前已利用和规划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大都为太阳能、海洋风能。与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相比,海南在利用开发上还比较落后。

首先,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金融支持力度。第一,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融资的多元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扩大利用外资的范围和力度;积极争取国际能源组织、国际金融组织及国外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建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包括私人资本在内的多样化资本,创造条件鼓励优秀的可再生能源公司上市。第二,建立投融资支持机制。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企业,采用不同的风险分担机制,注重发挥保险公司的作用。第三,鼓励商业银行投资可再生能源建设。鼓励商业银行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列入优先支持领域,为获得政府支持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贷款方便。第四,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在政策性金融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贷款支持力度和优惠力度。

其次,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税收支持力度。通过设置免税期和低税率,出台投资抵免税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利用企业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方面实行税收优惠。

同时,制定加快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和建设的鼓励性政策、法规和制度。重点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立项、电力收购、企业盈利三大问题。出台电网企业社会普遍服务制度。将风电电价政策由招标定价制度改为固定电价制度。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制度。建立可再生能源财政专项资金,将其列入当年的财政经常性预算,这一资金由财政主管部门主管,并接受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的监督。增强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管理的透明度,改善对企业的引导。完善和简化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制度,适当简化目前较为繁琐的审批和核准流程。

三、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

充分借鉴和利用国际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资金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把海南建成世界环境保护与发展协调的典范之一。可在多个领域参与国际合作,在发展低碳经济、自然生态、污染防治等众多领域开展国际环保合作项目。建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新机制。成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心,推进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在参与环保、扶贫等方面的合作。成立海南国际环保产业园,在产业规划上以新型能源、节能环保材料、环保设备生产、环保技术咨询和研发为重点,吸引不同国家的知名环保企业入驻环保产业园,为海南的环保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等。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