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我国有色金属重矿山开采轻再生利用

2012-02-04  来源:中国环保网
[字体: ]

115日,广西河池宜州市环保部门发现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出现死鱼现象。后经调查发现,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镉含量超标。该镉污染事件引发社会舆论对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的广泛质疑。近几年由于有色金属过度依赖开采、冶炼,以及尾矿处置不利,所引发的污染事件屡屡发生,给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健康发展敲响了警钟。

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认为,目前我国有色金属领域全球“话语权”的缺失,核心原因在于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过渡依赖矿山开采,没有发现来自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巨大商机,失衡发展的局面,导致我国的有色金属产业在西南部分省区呈现出污染治理“治乱循环”甚至“只乱不治”、“治标不治本”的形势,这一局面亟待全面改善。

内伤:重矿山,轻再生,产业缺乏集中度

一个全球公认的节能减排观点是:有色金属的终端消费,超过一半以上应该依靠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应该只有一半左右依靠从原始矿山中采集提炼。有色金属行业的专家们认为,我国的产业形态仍然是过度集中于矿山、原始矿料开采,缺乏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关注度。

“十一五”期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迅猛发展,仅2010年一年,全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已达到775万吨,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仅为72万吨。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快速发展,集中表现在废旧有色金属进口量的迅速增长。我国再生有色金属进口量从2001年的370.3万吨增至2010年的721万吨。与此同时,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统计,2010年全年,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也达到775万吨的历史高位。

但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众多专家学者和再生有色金属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仍然存在着不小的隐忧。

首先是我国废旧有色金属回收、拆解及利用环节的标准规范较为薄弱,政策法规体系尚未完善,不利于形成公平的行业竞争环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李士龙认为,由于我国缺少能够在整个行业内推行并严格执行、奖惩并重的政策法规体系,导致整个行业呈现出“规模经济不出效益”、“环保科技不出效益”、“先进产能吃不饱”等不正常状态。

在先进产能吃不饱的情况下,各地普遍存在的游离在政策法规体系外的小企业、作坊却凭借其成本低廉,仍能保持现状、维持落后产能,这部分产能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在环境污染、成本低廉等方面,比起规模化、规范化、节能环保的企业来,更有市场竞争优势。

其次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缺少足够的政策扶持,推动“优胜劣汰”的导向效应。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再生金属分会会长尚福山表示,我国再生金属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金属回收率偏低。目前我国废杂金属收集、拆解、拣选等预处理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手工操作为主,全国有逾百万名工人从事,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低,“锤子加电钻”往往是拆解的主要工具。在废杂金属的加工利用方面,除了少数企业回收工艺和装备较先进、有一定生产规模、环保达标、回收率较高之外,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体户均存在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烧损大、能耗高、回收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收集的金属种类混杂,质量不稳定,难以制造高质量产品。

第三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亟待实现“升级换代”。目前,我国再生金属行业在综合能耗、污染物排放、资源回收利用率等关键指标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为明显。再生铜行业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采用落后的传统固定式阳极炉;再生铅行业小企业产能占50%,大多采用人工拆解废铅酸蓄电池,废铅酸液随意倾倒,冶炼工艺及设备落后,铅膏、铅栅未实现分类熔炼,带来极大环境污染隐患。

“两条腿走路”才能“标本兼治”

多位专家学者认为,需要通过建立废旧有色金属回收体系、以政策手段支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再生有色金属信息平台等措施,尽快推动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体系实现矿山开采和再生利用“两条腿走路”,从而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从制度层面尽快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废旧有色金属的回收体系,从而避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过度依靠矿山。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回收体系不健全。去年1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出台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提出,加快废旧有色金属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逐步在全国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体系。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逐步进入资源循环大周期,大量汽车、家电等机电产品面临淘汰或报废,国内废金属原料将快速增加。目前,发达国家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平均超过50%。我国差距明显,再生有色金属利用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国内废旧金属回收体系的建设,建立规范的废旧金属回收体系,完善回收利用网络,为加快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

不少专家认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的提出,仅仅是从框架层面建设了相关体系,但要真正意义上将这一体系付诸实践,还需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才能实现,这就要求尽快实现制度层面的“体系设计”。

二是以政策手段支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要求有色金属矿山类企业必须具备再生有色金属回收的能力,再生有色金属企业也必须“逆向”进军矿山类企业。

目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工艺水平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低。

尚福山认为,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原材料仍将大部分依赖进口,而国际市场上再生金属原材料的竞购也愈发激烈,印度、东南亚国家均为我国的竞争对手。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我国低,进口的相关税收等政策也较为宽松,优势正不断增加。由于我国劳动者素质较高,企业在现阶段仍愿意在中国设厂。然而,随着劳动者工资的逐步上涨,企业付出的成本也将增多。若不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从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重方向转变,该产业的企业将流向我国周边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还未能解决。今后要力争在关键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高端产品年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去突破,推动再生金属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关键技术由“引进”向“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积极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

三是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完善,推动“国家立法”层面的矿山冶炼和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范形成。

近几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但相应配套政策体系尚未完善。李士龙认为,尽管已经存在着不少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由商务部、质监局、工信委颁布的法规,但这些法规还缺少系列性、整体性和连贯性,常常呈现出法规制定的“短板效应”,可互相配套的体系作为支撑。

专家普遍认为,迫切需要围绕整个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链条制定囊括回收、利用、进口、出口、园区建设、环保要求、投融资管理办法在内的管理办法,打破长期以来存在的管理方式“条块分割”,政策扶持“杯水车薪”和“撒胡椒面”的现状。这样才能根据整个产业的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和制定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并落实到位,提高政策的可行性,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四是通过完善行业协会为核心、质检、出入境检验检疫、环保、物价、工商等多个部门的力量整合,加快建设“再生有色金属信息平台”,实现“多龙注水”的综合效应。

导致有色金属产业普遍面临环保、社会舆论质疑的核心原因在于,产业本身缺少足够的监管力度,也缺乏信息公开透明的渠道。有专家呼吁,要实现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尽快将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公众和相关部门的严密监控下,这就需要尽快整合包括质检、出入境检验检疫、环保、物价、工商、银行、银监等多个部门力量,以行业协会为基础,加快建设再生有色金属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实现从“多龙管水”向“多龙注水”的深层转变。

世界有色金属“明珠”的污染之痛

记者张莺李斌夏军南宁报道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全球有色金属储量最为丰富的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湖北,被国际有色金属行业视为有色金属的“明珠”。但此次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及此前多年来频发的污染事件,所暴露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协调之难、产业转型升级之艰等问题,值得深入反思。

河池因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开采、选矿、冶炼企业众多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记者在河池市采访的时候,绝大部分接受记者调查的市民们均表示:河池、龙江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一方面是丰富的矿产资源、遍地冒烟的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则是一批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加快发展的迫切需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巨大压力……污染事件频发的背后,纷繁芜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

事实上,在中国西南地区,重金属污染不仅仅出现在广西。湖南、云南、贵州、湖北等省区都出现过类似事件。

20116月,与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的两名承运人将5000余吨铬渣非法倾倒在曲靖市麒麟区农村的路边和山坡上,造成附近农村77头牲畜死亡。在当地南盘江边,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堆放了超过14万吨的庞大铬渣堆,地方农民称,南盘江水质存在问题是不争的事实。

20097月,湖南省浏阳县发生镉污染事故,500多村民尿镉超标,最终事故被认定为由于长沙湘和化工厂废渣、废水、粉尘等造成,这家企业主要生产粉状硫酸锌和颗粒状硫酸锌,2004年未经审批建设一条炼铟生产线。

企业逃避环保责任、违法排污,加上一些小企业非法开矿、非法生产等,正成为中国西南重金属污染高发的元凶。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专家组专家、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振成表示,一些冶炼厂大多没有综合提炼能力,把最有价值的部分提取之后,没有能力把重金属镉等提炼回收,就把含有重金属的废渣、废液堆积起来,造成了污染的隐患。

“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经济利益第一,有钱就把钱赚了,别的就不管了。”许振成痛斥这种现象,并表示经历这次污染事件之后,当地一定要在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他建议,环保部门应对这类企业对污染物的处理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于冶炼企业使用的原料,监管部门要知道相关元素成分,提取了多少,剩余的部分又到了哪里,都要掌握。”许振成说。

针对今后的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布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处副处长廖一斌表示,有色金属产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河池市是广西的有色金属基地,在布局调整上肯定要认真把握,不能盲目。“在产业布局上,一定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保证集约化、规模化、高起点。提高产业进入门槛,小的企业和落后产能一定要淘汰,这样才能实行更加规范的管理,使得产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他说。

相关链接

2012115日,广西河池宜州市环保部门发现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出现死鱼现象。后经调查发现,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镉含量超标。

118日,柳州市接到河池市发来柳江上游支流龙江发现镉浓度超标污染情况通报,并于次日成立应急指挥部,应对龙江宜州河段重金属镉污染可能对柳江造成的影响。

119日,河池市发布通告称,经当地政府协调,上游电站加大下泄量,以有效稀释被污染的水体。当地政府正加强排查监测工作,重点监测企业的原料购进情况和废水废渣镉、砷含量变化情况,以尽快找到污染源。

127日,广西启动突发环境事件II级应急响应,成立了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邀请相关专家成立应急指挥部专家组,统一协调指挥处置工作。

129日,龙江镉污染事件污染团前锋当天上午进入柳州水源保护地,并一度接近国家临界值,但尚在控制范围内。

130日,龙江镉污染事件中涉嫌违法排污的金城江鸿泉立德粉材料厂等相关企业的7名相关责任人被依法刑事拘留。通过采取除镉、调水稀释等综合应对措施,龙江河镉污染高峰值已从80倍降到25倍左右,应急处置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事件的态势完全处于控制之中,柳江水质仍处于达标状态。

21日下午,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新闻发布会最新通报,经过警方立案侦查,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金城江鸿泉立德粉材料厂均涉嫌造成此次龙江河镉污染,目前共有8名相关责任人被警方控制,另有4名相关责任人正在通缉中。

为应对污染事件,环境保护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河池市、柳州市及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广西启动了应急预案并成立处置指挥中心,约请专家分析研判,加强对龙江沿岸饮用水水质的动态监测,确保柳州市取水口水质达标,确保不停水,确保供水达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