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不能让伪科学大行其道

2012-02-25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近来有两条新闻十分夺人眼球。一是中国社科院20日发布的《法治蓝皮书》里说,级别越高的公职人员对“裸官”更宽容,接受调查的省部级、司局级和县处级的公职人员超过半数认可子女拥有外国国籍或永久居留权。二是不少媒体报道专家说法,我国近年来超过50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灾害,有的城市被预言会在几十年后消失。

    两件事风马牛不相及,但着实都让公众心理躁动了一阵。老百姓对“裸官”本就颇多微词,社科院调查结果恰恰又迎合了不少公众的心理定论,于是一本惯常出版的蓝皮书,转眼间就成了批判官场现状的强力证据,成为人们宣泄不满情绪的又一个触发点。由在建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发生地面裂痕,扩展到全国地面沉降灾害现状,再引申到一些城市几十年后将消失,这种频繁提供给公众的解读路径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认知,网上坊间不少人不关心怎么处置灾害,而更热衷于讨论移居到哪儿更安全。还有调侃起哄者,将上述两条信息糅合,感慨“裸官”们早就掌握了密情,提前让子女逃离城市沉降命运,真乃走为上计。

    面对一条新闻,人们自有看法,哪怕多愤恨、多荒诞都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是,这种调查统计也好,专家预言也罢,如此言之凿凿,确可信据乎?答案自然存疑。面对信息爆炸时代展示给我们的丰富与多变,同时也是混乱与嘈杂,我们有理由保持冷静和理性。尤其是对于所谓的专业调查、专家说法,但凡我们拿一些常识去衡量、去审视,恐怕就不会不假思索地一概赞同。这里头,伪数据、伪专家太多了!伪科学的东西也太多了!

    比如蓝皮书的官员调查,就很难说有多大科学性。说白了,到底有多少省部级、司局级和县处级官员接受了这个调查?这些官员能不能全面覆盖现实情况,进而得出“级别越高的公职人员对‘裸官’更宽容”的结论呢?被调查者意向性的选择,就代表了本人真实情况的选择吗?这些追问并非毫无道理,但在传播过程中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或掩盖了。调查方也好,出版方也好,诸多媒体和看官们也好,都把精力集中于刺激和强化公众对官员负面信息的感知。社会科学领域的调查统计本就不容易精确,其结论又往往容易被炒作和歪曲,更何况,对于如今一些调查统计机构来说,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要远远大于对社会效应的担当。

    有关城市地面沉降灾害的说法也是这样,一些所谓的专家传递给公众的信息毫无科学根据。比如“有的城市几十年后消失”这样耸人听闻的预言,只能说是在哗众取宠,令人莫名其妙。我国很多地区的地面沉降确实日趋严重,但问题归问题,灾害归灾害,张嘴就夸张到世界末日的地步,这样的专家显然极不靠谱。真正的专家,应该以科学的精神,拿出科学的见解,给出科学的论断,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法。那些动不动胡说八道、借机忽悠大众的,都是些伪专家,名利之徒而已,对社会有百害无一利。

    今天的中国,对调查统计、对专家学者、对科学研究的社会需求在激增,国人热衷于拿数据说话、拿专家说事,但到底这些数据的调查统计过程科学不科学,专家的说法能不能站住脚,却少有人深究。伪数据、伪调查层出不穷,伪专家、伪科学招摇过市,极大地浪费和消耗着全社会的物质资源和心理资源,这种情况应该尽快扭转。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可以有思想观念的激荡,可以有观点主张的交锋,但决不能让伪科学在浮躁与盲目的风气中大行其道。一句话,对伪数据、伪专家、伪科学,不要喊好,要喊打!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