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基层代表:让为生态建设做出牺牲的农民早日脱贫致富

2012-03-08  来源:中国环保网  
[字体: ]

  “坝上地区是北京的第一道生态屏障,那里的百姓为了保卫首都的环境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不应该一直贫困下去。”6日,来自河北的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袁妙枝看着窗外北京湛蓝的天空,谈起坝上地区生态建设和群众的牺牲精神,不禁对记者发出感慨。

  57岁的袁妙枝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朴实的衣着,一头利索的短发,塑造出一名朴实的基层工作者形象。作为一个70年代的女大学生,她从最普通,也是最枯燥、最艰苦的林业助理做起,把大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首都北部那一片片绿色之中。从1976年至今,她一直在农村和农民生活工作在一起。她目前的职务是张家口市张北县张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主要沙源地,张家口坝上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距北京最近距离不足250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以上,多风干旱,年均降水不足350毫米,七级以上大风日数多年平均63天,无霜期不足百天。同时,这里也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区域,每年人工造林面积达20多万亩。

  “坝上地区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欠发达,同时普遍严重缺水,这里的人们同时肩负着经济发展和首都生态护卫的双重使命,实在太不容易了。”袁妙枝动情地说。

  历年两会,袁妙枝带来的都是关于林业生态建设和三农问题的建议。今年她向记者展示了两份建议,一份建议提高人工造林补助标准,另一份建议在坝上地区实施连片扶贫开发。

  “在贫瘠却坚持造林的坝上地区,目前造林成活率开始降低,成本却不断上升。低投入、低标准的造林年复一年,成效却一般,建议提高人工造林补助标准,确保林木成活率。”袁妙枝说。

  “造林地条件和降水量都较好的环首都人工造林区,造林投资在每亩500到600元以上,远高于坝上地区。”袁妙枝建议,适当提高坝上地区人工造林投资标准,以提高当地人工造林工程质量及林木成活率,实现“量与质”双丰收。

  对于家乡的扶贫工作,袁妙枝认为,各自为政的扶贫开发模式制约了扶贫开发的整体步伐,影响了扶贫开发的效果,而坝上区域的张北县在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谋划并实施以先进地区为中心的区域连片扶贫开发战略,在坝上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可以推广的做法。

  “把张北县建设成坝上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构想,推进坝上区域连片扶贫开发,带动整个地区脱贫致富,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袁妙枝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