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辩析2012年"中国速度"与"转型路径"

2012-04-08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出口同比增速下滑、投资和消费增速回落、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2012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放缓迹象,引发国内外关注。

    如何看待2012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应对经济减速可能凸显的矛盾?如何避免陷入“既减速又难调结构”的困境?围绕一系列热点问题,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中外嘉宾深入讨论,探寻经济增长的节奏和路径。

    是“主动减速”还是“被动调整”?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上,许多嘉宾对近期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表达了关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1.4%,比去年12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去年全年回落2.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速度创12个月以来新低。

    “在全球经济问题迭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参加论坛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说,由于欧债危机持续、美国经济乏力,加之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开始走缓,中国调低经济增长预期被认为是大势所趋。

    菲尔普斯解释说,中国经济减速,“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价格的下滑、基建投资速度放缓,并且出口很可能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他举例说,“出口下降是被动的”。

    更多与会嘉宾则认为,中国政府下调增长预期目标,“主动调整”成分更多。正如美银美林大中华区经济分析师陆挺所说,这是“主动减速”,目的是为了实现“软着陆”。

    陆挺表示,多年来高达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引发内需和外需等多种失衡,中国政府必须通过适当放慢速度矫正这些失衡。

    “中国经济主动减速,向外界传递出经济增长更重视质量的‘积极信号’。”与会的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史蒂芬·格罗夫表示。

    “主动降速有利于稳政策、稳增长、稳物价和稳大局。”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有了“四稳”基础,就可以为“加快转型、深化改革、改善民生”预留更多空间。

    现在中国政府预设的经济增长目标是指导性的,不是指令性的。从以往经验看,在多方博弈下,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都会超过政府的预期目标。

  减速之后,近千万“就业增量”如何消化?

    “主动减速”表明中国愿意为经济转型承受一定代价。那么,如何应对减速过程中凸显的就业难等矛盾?

    “我们不再盼望看到两位数的增长,但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和增长过程中解决。”樊纲说。

    按照政府预期目标,2012年中国城镇预计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4.6%以内,经济减速后就业压力不可小视。

    对此,樊纲说,中国有8亿劳动力,其中30%至35%依赖农业生产,还会有大量劳动力不断迁移到城市,需要通过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没有质量和效益的高速度不可取,但过低速度更不可取。”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认为,“中国经济至少要在未来25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否则难以消化城镇化过程中的矛盾。”

    一些嘉宾认为,具体到行业,受“减速”影响的情况将有所不同。广州汽车集团公司负责人表示,汽车生产行业自然形成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2012年中国汽车业的增速预计会高于7.5%。

    虽然注意到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减缓迹象,但与会嘉宾大多仍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走势持乐观看法,认为“不必夸大减速期面临的问题”。

    “从长期看,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能够支撑未来10年以上8%左右的增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不是‘二选一’的命题,关键是通过持续改革破解体制障碍,释放发展潜力,寻求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对此,菲尔普斯也认为,如果平衡好增长和转型的关系,中国具备从内部实现自主创新的潜力,从而创造出内在发展动力,持续产生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如何避免陷入“既减速又难转型”的困境?

    让经济增长不再“紧绷”,目的是为转型发展“腾出”空间,但怎样改革才能“填补”上这个空间,从而避免经济硬着陆、陷入“两难”境地?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开幕式上表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扩大内需是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推进新一轮改革的战略机遇期。”迟福林说,应抓住外需减少的契机,加大改革力度,增加政府用于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保等领域的支出,力促经济主要靠内生动力均衡发展。

    李克强副总理在论坛上强调,我们将深化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企业等方面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清除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弊端,难度不言而喻。”迟福林认为,下一步改革的关键是冲破既得利益群体的改革阻力。

    “转型发展需要注入新活力。”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表示,必须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尤其应加快国企和金融领域的改革步伐。国务院近期强调逐步打破垄断,提出铁路、金融、航空、电信等行业逐步对民营企业开放。“这显示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

    “经济转型需要政府推动,但主要还靠市场机制解决。”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如果改革到位,解决好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城镇化等制约消费的制度安排,中国就能跨越‘拉美陷阱’,成功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