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17%不合格自来水”不应成谜

2012-05-19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近日,一则“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引发公众担忧。尽管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根据2011年最新抽样调查,我国自来水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但这一笼统数据无法彻底消除公众疑虑。(5月17日《经济参考报》)

    可以少吃药,但不能不喝水。相较于食品药品安全来说,在桶装水、纯净水价格不菲的情形下,自来水水质安全更关乎普通市民的健康底线。此前有消息说,2009年下半年,住建部水质中心做了一次全国普查,覆盖4000多家县级以上城市自来水厂,得出了最为接近真相的饮用水质数据,但这次调查数据并未进入公众视野,于是“50%合格率”的民间说法旁门而出。

    合格率的真相究竟何在?住建部5月10日作出回应:称据普查,2009年全国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58.2%;而据2011年最新抽样检测,中国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可见,传闻离事实未必相去太远。但既然2011年的数据蹭蹭上蹿,也不可忽视仍有13%的城市自来水不合格,那么,哪些城市用户不幸“中奖”了呢?

    这样的担心来自于如下几个事实:一者,无论是不合格率较高的2009年,还是合格率飙升的2011年,迄今没有一家水厂公开承认水质不达标,这个悖论何解?二者,17%的不合格率,意味着近800家县级以上水厂出厂水质不合格。这些水厂在水质新国标给了“5年缓冲期”后仍不合格,眼下到7月1日又如何过关?再者,如果新国标实施后,不合格的现状不能立时改变,各地水厂的阶梯涨价计划还有什么公平性可言?

    这段时间以来,有关水质的地方新闻皆是“水质远超国家标准”,各地都在宣告自家的自来水“5年前就达标”、甚至可以“直饮”。那么,“17%水质不合格”的城市究竟在哪里?就这个问题而言,相关部门确实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了:一要看看究竟是那些城市入榜,二是看看不合格的是不是无动于衷?水费迟滞一天,滞纳金随时伺候着,那么,水质合格率迟滞之后,相关水企要不要向用户补偿“合格率的滞纳金”呢?

    抛开自来水合格率上的数字纠结不说,中国城市供水管网质量普遍低劣,同样令人担忧。在公共饮水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的当下,关注自来水水质安全,恐怕少不了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与惩戒。但就眼下最迫切的举措来说,还是从尊重自来水用户的知情权做起吧!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