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高空群殴”背后的细节问题

2012-07-03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近日,从昆明飞沈阳航班上发生5名女子打群架事件。刘女士因调整座位遭女乘客小许抗议而与小许及其家人发生冲突。机组人员几次将双方拉开未止冲突,最后在旅客劝解下双方暂停冲突。飞机中途停武汉时,机长拒绝5名女子再乘坐航班。警方也对5名女子进行了治安处罚。(7月1日《武汉晚报》)

    其实,事件的肇始,不过是前排乘客要调整座位,而后排乘客不同意。但因这样的细小原因发生的争执甚至斗殴,却并非孤例。在我们生活中,如前后排座位发生的争执,几乎司空见惯,只是因为没有如“飞机”和“万米高空”这样的特殊环境而不被人注意罢了。

    这里就涉及一个细节问题,就是乘客的座位。一般来讲,不管是飞机、火车还是客车等公共交通,除特殊位置外,大部分座位都是可以有一定的调整角度的。前排座位可以后仰,这样会使乘客更舒服,当然,这样一来,后排乘客的空间势必会减少。尽管调整座位在飞机等交通工具中都是允许的,甚至有时空乘人员还会专门提醒,但有一点却显然是被忽略的,即调整座位是否是一种不受约束的权利?

    当然,如果所有座位都统一调整,如统一后仰,则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在空间本身就狭小的乘坐环境中,如经济舱,前排座位如果后仰,后面乘客肯定是无法再就餐或放置咖啡、饮料等,除非后排乘客不在意前排座位调整带来的诸多不便。这样的问题与尴尬,其实在其他的交通工具中一直存在,由此引发的争执并不鲜见。与一些常见的出行规则,如“按票就坐”“先来后到”等约定俗成的规则相比,座位调整显然并没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往往是你调我也调、我调你不调等等。

    而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对这样的小事和细节建立一种规则吗?如果考虑乘客的感受,尽管调整座位是一种权利,但毕竟前排的调整,往往会影响后排乘客的舒适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调整座位不能成为想当然的自由,而应征得后排乘客或其他乘客的许可,这也符合法律和道德上的“不侵害他人利益”的共识与原则。可以想象,如果前排乘客调座位征得后排乘客的许可,而不是想当然的“反正前面乘客把座位往后面也挪了”,如此一来,就不会形成人人有理的现实背反,也就不至于出现“高空群殴”这样的恶性事件。

    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细节也决定文明的高低和公德的有无,当细节问题有了规则约束,便顺理成章成为大家共同的遵守。就如座位调整这样的细节而言,交通部门或司乘人员,给予乘客告知或宣讲,并规定其原则与前提,而不是规则混乱,这样一来,私德瑕疵就会服从于规则及他人感受,断不至于如此突兀而丑陋。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