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家长止步”真能让清华新生学会独立?

2012-08-14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字体: ]

  11日,清华大学的部分新生赴校报到。今年清华大学在报到区外设置“警戒黄线”,家长一律只能在线外等候,新生必须带着材料独自登记入学。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称,新生应独自报到,迈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8月12日《京华时报》)

    以一条黄线,开启新生自立之门,清华校方的良善初衷,着实令人感动。一直以来,舆论对学生有诟病,称其不够独立、依赖他人、生活能力欠缺等。每年开学之际,那“送了再送、凡事代劳”的陪同文化,也已然成为周期性的场景——这让人们对学生独立性薄弱的鞭挞,找到了靶子。

    缺乏独立基因的文化空气内,“独立”加倍成为众人念兹在兹的追求。现实中,公众多习惯借批判不独立的行为,来完成对“独立性”的倡导。在很多人看来,“家长陪同报到”,无疑是助长溺爱、耽误下一代的行径,予以言论鞭挞合情合理。但问题是,恰如清华“划线挡家长”,会压缩父母与孩子,分别之前的相处时间;加诸于“陪同报到”一事上的漫天非议,也多少会使此人之常情的举动,背负上莫名沉重的道德压力。

    “新生应独自报到,迈出独立生活第一步”,陈吉宁校长一番寄语,温柔地倡导了自立的精神;然而,颜色醒目、名曰“警戒”的黄线,则是一副强制、不容商榷的模样。凡事矫枉过正,“家长陪同”从无原罪,却先遭遇质疑、继而被“粗糙禁止”,怎么叫人唏嘘感叹!当围观民众、大学校方,渴望通过一种简单、仪式感极强的形式,逼迫着入校新生迈出“独立”第一步。或许仍在说明,社会智识不够成熟、缺乏耐心。

    大学生的独立,终究不是“单独报到与否”那么简单。严格来说,系统的教育、环境的浸染,才可培育出“独立人格”。所以,即便清华校方,真看重学生独立品质,也不该在“压制家长陪同”一类争议性浓重的事上发力过猛。优化课程设计、规划后勤管理,经过成体系的改造,建构起“推崇独立”的校园价值观,才是理论上的治本之策。遗憾的是,在此方面,校方和民众还缺少清晰认知。

    普罗大众,因下一代不够独立而焦虑和自卑。作为弥补,人们渴望看到,那些明显的、象征感极强的改变,藉此聊以自慰,暗示“我们正在努力”。清华园的那条“黄线”,尽管以倡导独立生活为使命,但它并不必然能保证,学生就此通往独立。恰如,新生的依赖性非一日之寒,培育独立品质也非朝夕之功。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