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史书的信誉不能降

2012-10-30  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

  中外的学问传统不同,如果说古代西方学术以哲学为代表,那么古代中国就以史学最出众,因为史学在中国是最古老、最神圣的学问,其资料积累的丰富和翔实可以独步世界史坛。如今,辉煌的史学已经光辉不再,面临的是被解构。所谓解构,是指史学的主题、宗旨和功能的全变化,由此相应的是写作者和阅读者的身份也相应地有所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文化史、社会史的复兴,史学研究突破了既定的框架,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以丰富的题材和多向度的视角,刷新了史学的风貌,使史书从干燥无味的说教,变为生动具体的叙事。史学开始走向大众,促使史学著作从少数人阅读变为大众读物,这是方向性的大转移。

    但值得注意的是,史书的信誉在下降,戏说历史的各类书籍、讲坛受到欢迎。值得玩味的是作者(讲史者)和内容的变化,近年来在市场上走俏的如《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个都不正经》等,几乎都是非历史专业者所写。史学的作者从史官、专业学者,到非专业的作家,体现了述史主体的大变化。这些业余作者之所以拥有专业史家所不能拥有的广大读者群,是因为他们所述的内容具有颠覆性。一般说来,传统专业史家说什么都要有证有据,是史家的意见和观点都要标明(如太史公曰,某某传、注、著等等,都是对历史的实说和点评),讲究的是历史真实性和启示性。在古代历史上,即使明清时代的讲史,带有演义性,但其伦理说教仍然不脱正史的价值和轨道。如今则不然,讲史中有自说自话的,有戏说的、臆说的,有的竟宣称自己在“玩历史”。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读者似乎并不在乎什么史实不史实,只要读来解闷、解气就是好的。

    史学本是一门纪实的学科,容不得掺假和戏说,古代一些史家为秉笔直书,牺牲性命的大有人在。如今,戏说、娱乐渗入到史学,可算是“娱乐至死”了,但死的不是娱乐,而是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这是专业史家无可奈何的现象。期盼求真将再度成为人们读史解惑的追求。

    历史是通过启示为现实服务,这不是简单的比喻所能发挥的效用。历史应该成为德育、智育、美育的内容,成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史学的教育性功能,需要改进史学研究工作。历史学者既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对史学的训诂、考证,本末源流的科学层次;更要重视对研究问题的价值、意义的追问,上升为理论的哲学层次。历史学者还要重视表达研究成果的可读性,改变文风,写出具有学术性和通俗性的优良读物。

    从史学功能的变化轨迹来看,史学从神谕性、资政性向教育性转型,这是时代赋予史学功能的变迁。历史是民族的记忆,不能忘却,但它的真正价值是在现在和未来。现在流行一句话:“让历史告诉未来!”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明了史学的价值所在。史学是经验性的知识,因为是经验性的,自不乏有一定的规则可参照,但由于人、时、地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任何经验又都有局限性,有局限性的经验怎样告诉未来,这要靠历史学者对历史的解释作出新的贡献。史学是一门认识世界的学科,它运用特定的社会记忆(历史资料),把已经消失的人物和社会现象再现出来,发掘潜藏在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联系。所谓鉴往知来,就是通过对往事的鉴别、筛选、提炼、概括,抽象成规律性的认识,以帮助人们深刻地理解现实,科学地预测未来,这是人类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因此,史学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