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有时,幸福就是从家里到单位的时间

2012-11-03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

 上班路上花费时间过长,已经成了一种“城市病”。《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由中国科学院发布,在中国内地50个城市上班路上平均花费时间排名中,北京以52分钟居首,广州、上海则以48、47分钟紧随其后。(11月1日《京华时报》)

    任何一种平均数,都难免会掩盖一部分真相。52分钟已经是一种折磨了,可这还只是平均数、理论数。浏览一下网页,很多人竟然羡慕不已。原因在于,他们路上时间,可是“52分钟”的二三倍。

    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去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的设想。幸福能够成为时髦,能够成为社会主旋律,折射着发展理念的嬗变。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可是,幸福并不都是宏观叙事,很多时候它其实很简单。有的时候,幸福就是从家到单位的时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样也不知“鱼之痛”。有人在微博上称,经常看到老外在地铁上、公交上看书,并且“有图有真相”,籍此指责国人不爱学习。发这种帖子的人,肯定没有挤过公交和地铁,是站在岸上嘲笑落水的。以我们目前公共交通的拥挤度,要么闭目人想人,要么睁眼人看人。这种“中国式上班”之折磨,若非身在其中,哪有切身体会?也难怪那些“上班只要5分钟的人”,虽居僻壤,也在网上骄傲地“飘过”。想想看,每天几个小时,本来可以用于学习、生活,现在却只能用在路上,偶尔一次可以叫欣赏风景,天天如此只能是折磨。

    因此,一个注重民生幸福的城市,不能不注重上班路上时间过长这样的细节。按照《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主编、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援的说法,中国15个最大城市每天因交通拥堵共浪费20亿元人民币,一年下来就是7000多亿人民币。由是而言,从推进发展来说,上班路上时间过长,也不可小觑。

    上班路上时间,取决于两点。其一,物理距离。而物理距离与房价息息相关。现在很多人上班在城区、居住在郊区,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想在主城区拥有一套住房,需要透支几个人、几代人的幸福。由此也看出,控制房价上涨的必要性。

    其二,交通状况。现在城市的堵点,简直低得不能再低。几乎不需要什么理由,不经意间就会堵起来。9月25日,北京迎来了“最堵一周”的“最堵一天”。有人在微博上吐槽:“换了无数次路线都没有用,雨打车窗,尿意盎然,活人差点就被一泡尿憋死”。看来,以后开车,一个水壶一个尿壶,会成为“随身必备”。这样一种状况下,幸福恐怕在九霄云外。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城市在治堵上的努力。只是现在的治堵,多针对私人车辆,而不针对公车公交;多采取罚款收钱,而不采取公共投入。有时甚至会形成错觉:拥堵,反倒给相关方面增强权力、增加罚款,提供了便利。

    幸福可能就是从家到单位的距离。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一个重民生的政府,不会放任幸福被“吞食”,不会坐视民生幸福在上班的路上白白蒸发。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