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就得等”的傲慢从何而来?

2012-12-14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据《人民日报》报道,记者赴北京昌平区回龙观计生办机构询问如何办理准生证时,工作人员爱理不理地回答记者问题。问其关于简化办理准生证“通知”的事,她说,“你是看新闻看到的,那是新闻,要到我们这儿,那就得等。”

    12月3日,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通知,要求流动育龄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乡(镇)、街道均有责任为其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登记)。同时,计生委要求各地精简办理准生证所需材料,对材料不齐全的,应一次性书面告知当事人需补齐的全部材料。通知下来已经一周时间,基层机构竟然还是这样的工作作风,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在一些公职人员眼里,“新闻是新闻,衙门是衙门”。也许只有秉持这样的逻辑,当事公职人员才敢甩出这句“到这都得等”。对办事群众如此漠然置之,实在令人愤懑。可回头想想,该工作人员的回答虽然火药味十足,但在其日常工作中,很可能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因为就算要求“360度微笑服务”,如果没有得力举措,哪怕“天王老子”,你不还得等?

    一直以来,对一纸“准生证”背后的“公章旅行”,群众反应强烈。举凡当事人是户籍上的“异地恋”或“双外人员”,想要跑到“准生证”,三五趟、七八遍就算幸运的了。各地有各地的政策、各家有各家的规定,看脸色、听话音,要命的是很多手续还得“亲自”回老家履行。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2亿。由此估算一下,折损在办“准生证”上的时间或旅途成本,一定相当惊人。

    新政出台无疑是利好消息,但“准生证办理难有望改变”的愿景,如何确保在现实生活中落地执行?看来除了加强舆论监督外,相关部门也须加大对相关人员的问责的力度,不要让“到这都得等”的傲慢伤了百姓的心。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