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学会过马路有多难?

2013-05-07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北京市对非机动车、行人秩序整治行动进入第二阶段,尽管4月已处罚2万起,但记者看到“不会过马路者”仍然层出不穷。在各地整治、处罚措施悉数上阵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中国式过马路”走出屡治屡犯怪圈?

    违法者依然怪相层出

    6日一早,在北京地安门路口,协助执法的交通协管员赵心怡用手中的小旗和耳麦式喊话器不停阻拦、劝导闯红灯的非机动车和行人。“每天这个路口都确保有5个协管员,但还是觉得人手不够。”赵心怡对记者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份,北京市交管部门共处罚非机动车、行人违法2万起,这也意味着每天有600多起“中国式过马路”被处罚。为了加强执法力度,北京市按照统一标准为协管员配备了小旗,为150处示范路口配备了600套耳麦式喊话器,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不会过马路者”仍然层出不穷。

    “车我不要了。”一位骑着非法加装动力装置三轮车闯红灯的小伙子,被交警拦下后居然想弃车逃跑;不到20分钟,又一位骑车带人的男子被交警拦下后反复强调“是跟着前面机动车左转,没看见红灯”,随后便一语不发。

    记者在北京西单、长椿街、宣武门等路口看到,当有交警在的时候,行人基本上规规矩矩,而在没有交警的情况下,闯红灯依旧大有人在。“中国式过马路”人群中男女老少均有,在受访的路人中,对于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有叫好配合的,也有嗤之以鼻蛮不讲理的,记者了解到,此前甚至还有被罚者辱骂、殴打交警。

    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巡警支队勤务指导队负责人韩钢对记者说,他所执勤的区域内,约有10%的“中国式过马路”违法者有辱骂、殴打交警等妨碍执行公务的行为。“最严重是不听劝阻、不服处罚的行人殴打交警。”对此韩钢指了指路边的警车说,“现在一旦发现有侵犯民警、协管员人身权益的行为,我们都会及时有效处置,做到巡警和交警联动联勤。”

    整治处罚各有各的招数

    素质并非唯一原因,罚款不是主要目的,教育劝导也非万能,在各地整治非机动车和行人“中国式过马路”过程中,各种招数已悉数上阵。改善道路交通设施、调整交通信号灯配时、增加志愿者值守、将违法纳入诚信体系等措施,都成为近期全国各地的整治手段。

    深圳除了对行人闯红灯一律处20元罚款外,还可以让受罚者选择穿“绿马甲”站岗半小时维持交通秩序;石家庄在大路口对群体闯红灯的,仅处罚前三名带头者,在小路口则对闯红灯行人处50元以下罚款,拒缴罚款者,交警将对其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深入教育;杭州市在加强处罚教育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同时,已开始着手对城区严重“失调”的红绿灯进行调查。

    在北京,交管部门已全面排查294处交通设施,完善178处,同时对部分路口交通信号灯进行优化,增加行人过街时间,进行保障性微调。但尽管如此,有很多非机动车和行人依然难耐等红灯时间。在北京宣武门和长椿街路口,红灯时间最长可达2分30秒,不少行人都难以忍耐,纷纷闯灯。

    “要是没有协管员,路口的秩序还是难以得到保证。”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西城交通支队西四大队协管员杨长青说:“虽然现在大家的意识提高了,但仍然需要大量投入人力来管理才行。”记者发现,不仅有的路口红灯时间太长,有些重要路口由于未设或少设协管员岗位,警示和管理作用有限,闯灯行为难以遏制。

    能否走出屡治屡犯怪圈

    记者6日在北京多个路口发现,交警在与不在,非机动车和行人秩序大不一样,有些路口交警前脚离开,行人后脚就再次闯灯。而在改装的三轮车、四处乱窜的电动车成为“中国式过马路”又一主力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处罚、教育齐抓共管,已成为严峻考验。

    严格执法能否震慑“中国式过马路”?“教育处罚两手抓”能否保持长效机制?

    “我们也不能在路口拦上绳子,强行阻止行人闯红灯,那样没法保证安全。”杨长青说,“还是希望借助我们自己和媒体宣传的力量。”

    很多人对于全国多地前几年开始大力强化的每月11日的“排队日”印象深刻,北京等地排队候车、买票的秩序明显好转,“中国式过马路”能否在处罚、教育共同作用下也慢慢改变?北京72岁的闵阿姨建议,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一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另外还是要长期深入地宣传教育,特别是增强行人的法制意识,不要“一阵风”似的执法。

    对于如何保持整治的长效机制,作为一名长期办理交通案件的法官,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民六庭法官王肖对行人违法有着更深的理解。在她看来,“中国式过马路”久治不愈,除了扎根国人心中“法不责众”的心理,更多是因为一些人对交通规则的“中国式”理解——交规是用来约束机动车的,而行人可以例外。

    但是,2004年开始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这一常识性的法律规定并非是公众误读的“单方保护行人”的法律。

    对此,北京市交管部门表示,对非机动车、行人秩序整治行动将长期展开,5月6日仅仅是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将规范严格执法、发挥交巡警联勤效能,还将强化志愿者行动,这不仅体现在上岗值守时间的增加,还包括加强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主要还是要靠我们进行劝导,虽然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打骂,但我们一线协管员也能给行人更多警示和教育。”赵心怡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