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让孩子拿去拼的爹不是好爹

2013-05-31  来源:长沙晚报
[字体: ]

 近日,有读者投诉称,河南叶县水利局下属的河道管理所所长利用职务之便,早早为还在上学的儿子捧起了“铁饭碗”,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现在已经领了6年。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更为令人震惊的事实:该单位中,未满18岁就有编制的职工竟有10人,据称这些人中多数都是所长的亲戚。(详见本报今日A6版)

    “15岁的小孩,初中还没毕业就已经有编制、拿工资了,为啥?就因为他爸是所长。”从“李刚”之子李启铭到“70码”胡斌,再到如今的河南“空响门”,“我爸是XX”常成为舆论的引爆器。

    舆论的呼声中,“制度建设”之类屡被提起,貌似触到了问题的根子,其实不然。一是因为政策善意的落地艰难,二是中国社会的痼疾、顽疾承载着体制、利益、文化心理的多维交织。尤其是涉及价值观的文化心态的纠偏,要想立竿见影谈何容易?过去,鲁迅曾用“暂时坐稳了奴隶的人”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来解构当时的中国社会,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国人的群体心态似乎并无多大改变,“暂时有爹可拼的小众”和“想有爹可拼却不得的大众”延续的正是这种国民劣根性和人性异化。

    所以,无论是媒体还是网民,都不应一味跟风看热闹,这无助于社会的气正风清,而应多一点直击人性的引导,去激发“爹”的深度责任、去丈量“爹”的胸怀眼光、去唤醒“爹”的价值守望。所谓“富不过三代”,究其因,除了基因变异,更有当“爹”的在对子女言传身教方面的疏失。而80后、90后的“拼爹”风还有着更深层的社会硬伤,因为这一群青年人所拼的“爹”,往往是被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不经意间推上了既得利益的群落,拖着“泥”,带着“水”,尚未完全走出“天掉馅饼”的恍惚。

    当权力和财富缺乏坚实的认知根基,除了催生权力至上、金钱万能的赌徒,就是上演一幕幕报复性使用权力、挥霍财富的丑恶。所以,雷政富、“渠县易某”之流,无论曾经是否好干部,都绝不是一个好“爹”,因为他们的行径让下一代从骨子里抬不起头。而这种代际耻感的伦理审判与其所受到的法律制裁,同样能触及灵魂、戳到痛处。

    审判不是目的,“救救孩子”才是硬道理。对于那些手握权柄、腰缠万贯的官商而言,如何让孩子摒除“拼爹”的恶习、戒掉坐享其成的惰性,增强孩子对劳动、责任、美德等的价值认同,既是规避“一代不如一代”的现实选择,更是规避一个无辜生命的灵魂葬送己手的人性底线。

    让孩子拿去拼的爹不是好爹,这或许有点绝对,但是“爹”的事业成功与人格完美带给孩子的骄傲,与“爹”因为关系和财富助长孩子“拼爹”的骄纵,完全是两回事。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