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新华网评:记者节,关于记者的节日与节操

2013-11-09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今天是第14个记者节。

  “立冬一日,水冷三分”。刚过立冬,气温正在驱寒,而并未尘埃落定的陈永洲事件,仿佛让这个记者节增添了一丝尴尬和萧瑟。每年的这个时候,无论是调侃,还是自我解嘲;无论礼赞,还是物质褒奖,关于记者节,网络上下都会出现热潮。

  11月7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清华大学做了题为“这个时代,如何做记者”的演讲。这个议题让人诧异,如何做记者,还需要讨论、需要指教吗?其实,“如何做记者”仍有重申之必要,尤其当记者这一群体被贴上不同标签、当记者遭遇多重困境之际,更应该回到原点,重新审视记者的天职、记者的责任、记者的底线等等。

  记者不写假稿,不制造假新闻,这就是底线。“新闻记述,正确第一,凡一字不真,一语失实,不问为有意之造谣夸大,或无意之失检致误,均无可恕。”这样的行业准则,不可违逆。

  关于记者节,曾有新闻界前辈认为,这个节,既指节日,更指节操。想想不无道理,没有节操,不配当记者,也就谈不上过记者节了。有些记者之所以受到尊敬,不是因为他的资历,更不是因为他所供职的新闻媒体,而是因为他有操守,有追求,写出了许多维护公共利益的监督性稿子。如果没有职业操守,很难写出捍卫公共利益的稿子,即便写出也难以令人信服。

  应该看到,我国的媒体正在经历艰难转型,而记者在转型过程更多了一些茫然,乃至疑惧,有的记者出现了迷失。其实,越是转型越需要坚守,越需要恪守公正。而客观公正,既离不了媒体的自律,也离不了记者的自觉。

  范长江说过:“我想世界上很少有像新闻工作者这样有更多诱惑与压迫的。”压力与诱惑并存,许多时候诱惑比压力更可怕。有的记者不惧压力,却在诱惑中摔倒,殊为可惜。当然,害群之马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记者仍在坚守,而且不高调,坚毅前行,他们未必有大名气,但绝对值得敬重。

  毋须讳言,记者这个职业,仍有光荣和梦想,仍需葆有理想主义,也仍需重新自我检视。记者有监督之责,也需要监督。记者为他人争取权益,记者的权益也需要维护。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