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前置服务”还是“前置收费”:管住向企业“乱伸的手”

2014-06-08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

“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需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实行目录管理。严格规范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收费。”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就规范涉企收费提出的新要求,被认为触到了行政审批改革的又一块“深水区”。

   这些行政审批的前置服务,门类众多,收费庞杂,涉及企业、个人等办事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不少产业项目审批中,都需要相关评估评审机构编制前置评估或检测报告。这类评估评审事项,就在行政审批“前置服务”之列。

   东部地区某地审改部门近期的调研发现,当地产业项目审批中共有20多项评估评审事项,涉及10家单位和部门的20多项审批事项。比如,规土部门的竣工规划 验收审批,环保部门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安监部门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查等等,都需要相关中介组织和公司提供评估评审或检测的 报告。

   调研发现,这20多项评估评审事项,均由上级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而设立,没有地方自行增设的事项。这些事项存在的问题包括:评估评审机构服 务意识欠缺,工作节奏慢,出具报告时间长;收费不尽合理,政府缺少指导价;有些评估评审项目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小等。

   比如,建设部门的审批就需要提供施工图审查前置报告。

   记者采访的一家企业就新上的产业项目委托设计公司,进行项目全套图纸和方案的设计,并交由审图公司审查。这一审图程序,让企业颇感折腾。企业负责人“吐 槽”:“办理时限过长,影响了随后施工许可证的办理和项目的开工;一项并不复杂的审图工作,所需时间却抵得上三四道行政审批程序。”

   他说,政府审批的事情是少了,但企业要做的评估评审项目仍然很多。而且,评估评审机构完成委托事项没有明确时间限定,其编制报告是在政府职能部门审批之前,不计入整个审批时限。从最后结果看,企业感受到的政府审批改革的效果就明显“打折”了。

   此外,评估评审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也有待提高。根据有关文件,审图费以建安费的一定比例收取,并根据审图工作量大小、服务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一定幅度浮 动。这家企业此次产业项目建筑面积为两万多平方米,审图费用为8万元。企业负责人说:“现在政府的行政审批明显减少收费,甚至不收费了,但评估评审机构的 收费依然还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林林总总的“前置服务”,相当一部分就是前置收费、“隐形审批”。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企业为办五花八门的评估评审报告,项目还没有开工,相关的费用可能就花费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

   另一方面,承接这些业务的中介机构多是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竞争不充分,收费比市场标准要高,企业自主选择余地较小,容易滋生出新的腐败问题。 在一些地方的行政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中介服务机构与行政部门一起开辟窗口“办公”,包括施工图审查类、检测类、咨询评估类等。

   这些向企业乱伸的手,另一头相连的都是相关部门的“奶酪”。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越到后来难度越大,目前改革已经进行到了‘割 肉’阶段,调整、协调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仅非常困难,而且还会引起抵触,需要政府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去推进。”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经过连续几轮改革,一些先行地区的行政审批在时效、环节等方面的改革空间已相对有限,行政审批改革已进入真正的攻坚克难期,必须勇蹚 “雷区”,向利益“动刀子”。比如,通过刚性的制度建设减少部门审改阻力;将行政许可部门进行集中后,应制定新的“三定”方案;加强对部门审批权力使用情 况的监督,通过公开问政、行政效能约谈等方式提高审改效率;将审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强化对干部制度约束。

   其次,应加强对涉及产业项目审批的各类评估评审机构的规范和监管。应对这些机构进行全面梳理,实行准入标准和目录管理,探索市场化运作;同时要打破在固定范围内抽取评估评审机构的现有模式,破除垄断局面,建立淘汰机制,提高评估评审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

   一些基层审改部门人士还呼吁,上级部门应积极回应基层改革诉求,加强顶层设计,为地方的制度创新“保驾护航”,处理好审批权力的规范制约、存废转移等问题,完善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