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乃一个国家的历史沉淀物,记载着历史、沟通着古今,也是一串承载传统文化、镶嵌民族情感的跳动音符。
文物的珍贵不言而喻。其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属性以及不可再生等特性定义出了它的“超然身价”。
然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都市化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古文物遭到了损害。作为“四大古都”之一的北京,一座具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的历史名城也面临着诸多文物古迹被践踏被破坏的现实情状。
如,清代石碑被胡乱刻写、古旧大杂院无人认证、教堂石柱钉满钉子、火神庙险变私人会所……
令人愤慨,令人遗憾。用北京文保义工的话来说,“文物保护不到位令我心痛”。这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呼唤和呐喊。
正是因为这群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义工不辞劳苦、不求回报地“扮演”文物保护的“巡逻队”,带着目的和任务在街头巷尾穿梭“溜达”,发现问题立马遏止或上报,周而复始;使原本“沉寂”、“沧桑”的古文物重新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活了起来。
正是这群无私奉献、深爱着这座古都的文物保护义工在不断地向这些古物输送爱心、精心呵护,才有效阻断了这种破坏的扩大化,弥合了文物创口,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和纾解了监管部门在文物保护上的不足不到位等问题。
他们自始自终都在践行着“保护文物,传承后代”的诺言,默默付出,不叫苦不喊累。把穿插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的塔顶、城墙、角楼当自己的孩子,用心温润;孩子健康漂亮,他们便自豪满怀。
这便是北京文保义工的奉献情怀和新活法。用心用爱织密了文物的防护笼、撑起了古文化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