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社团 > 正文

广袤的京郊大地——村里,“文化”正红火

2011-10-23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和谐社会来构建,举国上下万民欢……”歌动听,舞优美,演员?都是农民,大兴区北臧村镇,6个农民业余剧团,编排节目数十个,唱出对家乡的热爱;

    一座两层的小楼,大幕拉开,一出出评戏唱腔专业、表演精彩,通州区马驹桥镇郭村村民建起“全民评剧院”,灯光、道具、乐器样样俱全;

    办杂志、写小说、出了好几位作家,这不是啥大学高校,而是顺义区仁和镇望泉寺村,别看村小,却被很多专家、教授评为:文学第一村;

    在昌平、在怀柔、在平谷……

    京郊广袤的大地上,本市3945个行政村,建成了3910个行政村多媒体综合文化中心,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全覆盖,并建成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分中心、区县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点近4300个,率先在全国实现文化信息共享村村通,还有4000余支村级文艺团队和社团,成为本市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村里,“文化”正红火。

  “办文化,缺啥买啥”

    一走进顺义区马坡镇马卷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就听见活动室里传来了歌声,“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一首《走向复兴》,令闻者精神一振。

    走进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弹着电子琴伴奏,唱歌的,都是五、六十岁的村民。活动室宽敞明亮,村民们的歌声动听,人人的脸上挂着笑容。

    文化活动站是村里专门为村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修建的,并购入了大量设备,“看这电子琴,新买的。”为大家伴奏的惠芝英今年67岁了,“村里干部说,搞文化活动,缺啥买啥。”惠芝英笑得合不拢嘴。

    为让农民的文化生活愈来愈富足,各级政府不遗余力。

    本市3945个行政村,共建成3910个行政村多媒体综合文化中心,结束了农村群众露天看电影、露天参加文化活动的历史。并为乡镇文化站配备了182套灯光音响设备、182辆数字电影放映车和3859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

    同时,本市在市、区县、镇三级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村村建有文化设施,并利用村文化设施平台,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基本实现农村有线电视、电子政务、有线广播、图书信息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电影、党员教育和远程教育八网合一,使村民不出村就能满足多种需求。

    “登舞台,都来亮亮相”

    甭说附近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就是昌平、海淀,甚至廊坊的评剧爱好者,都每周到通州区马驹桥镇郭村的“全民评剧院”活动。

    村民杨连喜就是这家“评剧院”的负责人,“农村发展了,农民有钱了,咱也得追求一下精神生活。”郭村的村民们成立了自己的评剧社,每周二、四、六下午活动,“登舞台,都来亮亮相。”名声渐传渐广,方圆几十里的评剧爱好者都慕名前来,队伍由最初七八个人发展到今天的一百多人。

    “目前,本市共有村级文艺团队和社团4000余支,村村都有文化队伍。”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提高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水平,本市实施了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市属专业院团参加农村星火工程演出,把专业演出送到农村,并采取结对子的方式,组织艺术家深入农村,辅导农村文艺团队,提高当地农村群众的文艺技能。

    市里还把各区县的特色演出进行相互交流,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去年,“周末场演出计划”在10个远郊区县演出700场,“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已在12个区县的行政村演出8805场。

    为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本市还成立了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和16个区县分中心,组织在册5000名文化志愿者深入到农村,提供艺术培训辅导、艺术讲座、笔会、合唱指挥、展览展示等服务。

    “新文化,用来建新农村”

    “你看那新楼群,处处拔地起,远郊区到城里,地铁方便你……”这句刚唱完,台下观众掌声四起,大兴区北臧村镇西大营村的文艺汇演,农民们自编自导自演,或三弦儿大鼓,或小品豫剧,三句半、数来宝,几十个节目,说搬迁,说致富,唱身边事,演出新农民、新农村的新模样。

    大兴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各村文艺爱好者越来越多,很多村民纷纷自编新节目,说村子里的发展、说生活里的变化,百分百农民原创。

    从邻里关系到理财致富,村里的那些事,都成了农民节目的创作源泉,节目演给乡亲们看,道理说给乡亲们听。

    “咱这新农村,大家一起动手建。”农民的节目,有看头。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北京的农村里,各类文化设施越来越全,各项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农民的文化越来越红火,“文化”这盏明灯,照遍了每一个村,照亮了每一个农民的生活。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