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社团 > 正文

“仁和杯”北京市舞蹈大赛举行

2012-12-06  来源: 北京晚报
[字体: ]

 

    日前,在顺义仁和镇剧场内,“仁和杯”北京市舞蹈大赛决赛上,令人耳目一新的“红伞舞”,优美奔放的“阿拉伯风情”,欢快喜庆的“我的北京我的家”、“扇舞翩翩”以及充满阳刚之气的舞蹈……舞者们无论男女,无论年龄,无不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而这场舞蹈大赛只是顺义区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26项活动中的一项。

    村民:没想到还能登台演出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一队身穿红色舞衣、手握绿扇的老人们登上了舞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扇舞翩翩》。

    这是代表南彩镇来参赛的前疃快乐健身队。12位老人,年龄最长的64岁,最年轻的也已经57岁。为什么来参赛?领队之一的梁巧密兴奋地说:“我们这帮人特别喜欢玩这个。”

    老人们大多住在采风小区,这个团队自发成立于9年前,在附近算是最早的舞蹈健身团队之一了。“平时没事儿,就玩呗!”梁巧密说,最早有人会跳一些,之后人越来越多,大家先是跳跳广场舞、踢踢毽子,可从没想过还能登台。后来,南彩镇组织大家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她们也已逐渐编排出了更多的舞蹈,登上了自己的梦想舞台。

    “我们都是村里的,跟城里小区舞蹈队的条件不能比,但在农村,我们接受新东西算快的。每年‘二月新春’、‘五月鲜花’活动,我们都参加,还拿过金奖。”梁巧密老人说,她们很乐意参加活动,“生活有了目标,跳起舞来也更带劲儿了。”

    为准备参加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吃过晚饭,老人们就提着录音机,来到小区活动场所。练了一个多月,风雨无阻。“前不久北京下雪,我们坚持跳下来,衣服都被淋湿了,但大家挺开心的。”梁巧密说,能有一个室内练舞场,是她们最迫切的愿望。

    教师:盼望能有更大平台

    靓丽的异国妆容,美丽的金色纱裙,充满活力的舞蹈,12位近乎专业水平的“阿拉伯风情”舞者都是顺义区西辛幼儿园的老师。

    “这个舞蹈我们已练了两年,还跳民族舞、儿童舞等。从不会跳,到会跳、愿意跳,每个人都活力四射,特别阳光!”一位女老师激动地说,在幼儿园,她们教授孩子有关语言、社会、健康、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首先自己要‘阳光’,懂得美,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喜爱音乐,喜欢舞蹈。”

    平时,女老师们一起跳舞,一起交流,心情愉快,还学到很多东西。曾有单位高薪“挖”人,但老师们不为所动。

    “这些文化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大家爱上舞蹈,互相借鉴、促进,有的还能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学习。”一位老师说出了大家的愿望,“希望今后能有更大的平台,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发展:建6万平方米文化中心

    顺义区文化委副主任陈永祥介绍,目前,顺义区初步建成了区、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区有文化馆、图书馆,镇有文化中心,村有图书室、文化大院。目前顺义全区共有文化活动团队215支、民间花会163档、文艺演出团队80余支,被北京市批准为专业文艺团体的有11支。“二月新春”、“五月鲜花”、“十月金秋”三大系列文化活动,成为基层新创节目的重要展示平台。

    陈永祥介绍,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全区各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全区386个行政村虽然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但达标率只有75.7%;6个街道的57个社区,每个都建有文化活动室,但达标率只有61.4%;二是高端文化人才及文化艺术精品缺乏,高端文艺创作人才匮乏,全区文艺创作精品少,人才激励与保护机制欠缺。

    陈永祥表示,今后顺义区将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全面提升顺义文化软实力。

    在“硬件”上,目前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顺义区城区文化中心正在建设,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歌舞剧院、多厅影院及大型文化广场组成,可成为全区图书藏阅、演出放映、信息交流、会务培训和文化休闲的中心,将有效缓解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采访手记

    群众文化

    重在“普及”

    看看那些舞台,有多少是大家伙儿的,就知道我们做得够不够。搭建的百姓舞台不一定要有多好,却在于“有多少”。

    多一些群众舞台,多一些人员辅导,多一些资金投入,把这些平台留给生活中的舞者们,让奔小康社会的人们可以在自己的舞台上放歌、旋舞、挥汗、洒泪。

    其实,它不仅仅是一个舞台,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就是有滋有味的生活,这就是美好开心的日子。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