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社团 > 正文

徒步450公里,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

2017-12-02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从大都(今北京)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这是一条元朝皇帝候鸟般春去秋来往复的路,这条路已尘封了八百年。北京大学教授罗新在53岁的时候,徒步走完这条路,他将对历史、对现实、对人生的思考融进了新书《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昨天该书首发。

        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去年6月24日他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他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450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完成了十五年前的夙愿。“走这条路,当时估计比较凉快,但没想到越往北走越热,进入内蒙古后,气温竟然非常热。”罗新说,他走了15天,而当年元朝皇帝走20多天,原因在于皇帝当年歇脚的地方他都没有歇,比如靠近上都的几个湖边,元朝皇帝就会停留下来打猎。

        十五年前的春天,罗新在读傅乐淑《元宫词百章笺注》一书时,把一些感想贴到“往复”网BBS上,向元史专家张帆请教。虽然那场延续了好几个月的网上论学留下一些有意思的成果,但多半都是浅尝辄止,这其中就包括元朝皇帝每年往返于大都与上都之间的所谓辇路问题。罗新回忆说,他第一次对元朝皇帝候鸟一般春去秋来的辇路感兴趣,开始于读朱有燉《元宫词百章》的第十三首:“侍从常向北方游,龙虎台前正麦秋。信是上京无暑气,行装五月载貂裘。”于是从那时起,他有了重走从大都到上都之路的梦想。

        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荡、溪流清澈、青草茂美、骏马奔腾,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八百年前的辉煌,隐没在平凡的村庄和深山荒草间。罗新感叹道,“到了我这个年纪,一切希望、梦想、信心和理想都被‘雨打风吹去’,只剩下难以言说的无奈、郁结和迷惑。”他不断自问,了解自己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社会吗?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那个遥远的中国吗?而这些和眼下的中国究竟又有什么样的关联呢?于是,这次行走,他也开始了一场关于历史、关于当下、关于自我的深刻探寻。

        关于这一次行走,常会有人问罗新对辇路路线有什么新发现,他总是回答说,没什么新发现。但时过境迁,他越来越庆幸这次行走,“这样的行走,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北大历史系教授陆扬对罗新的新书非常推崇,他认为,把过去的历史、对历史的思考,以及个人经验、自然人文变化都贯穿在一起,并且融化于笔端,是很困难的事情,而罗新做到了。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