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

2008-12-03  来源:中关村环保网
[字体: ]
今年9月16日是第14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其主题为“《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合作保护全球利益”。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25公里至30公里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制冷剂、发泡剂和喷射剂等化学制品被大量使用。这些制品中含有大量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如氯氟烃和含溴氟烃等,它们的大量排放对臭氧层构成严重威胁。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2003年时,该空洞面积一度达到2900万平方公里的历史最高纪录。 

臭氧层耗减的直接结果是:大气层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地面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量就增加2%,人类患皮肤癌的患者就会增加5%至7%。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可使农作物叶片受损,抑制其光合作用,改变细胞内的遗传基因和再生能力,导致农产品减产或质量劣化。过量的紫外线还会杀死水中的微生物,造成某些物种灭绝。 

臭氧层可以停止损耗甚至自身恢复。因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在全球范围内限制并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1987年9月1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主持召开的国际臭氧层保护大会,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对控制全球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量和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1995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9月16日作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蒙特利尔议定书》所有缔约方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到2007年9月,已有191个国家签署了这一议定书。中国在1991年成为议定书缔约方。 

21年来,通过议定书各缔约方的共同努力,全球已成功地削减了95%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根据去年9月议定书第19次缔约方大会达成的协议,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将于2030年前在全球范围内彻底停止生产和使用,这比原计划提前了10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