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52位老院士首批入围“学术成长采集”

2011-10-27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昨天(25日),由中国科协带队的一个采集小组来到北京朝阳医院,他们此行的目的是采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控烟之父”、92岁的翁心植院士的学术成长资料。

    这标志着,在京首批52位老科学家的资料采集工程正式启动。为此,北京市科协已经组建了52个采集小组。

    首批确定52位在京老科学家

    老科学家是我国科技发展历史的“活档案”,他们的学术成长本身就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科学家成长资料的抢救行动始于2009年,当时中国科协向国务院报送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史资料亟待抢救》建议受到高度重视。2010年,采集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中国科协确定由北京市科协承担北京地区老科学家的资料采集工作。北京科技咨询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介绍,今年年初,经过对北京地区符合条件的院士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确定了翁心植等首批52位院士,这些院士年龄基本都在85岁以上。

    本市已经组建了52个采集小组。目前,北京市科协负责管理的52个采集小组已全部启动,首批经费拨付到位。

    女儿代述父亲成长经历

    “我父亲1919年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小立志从医,求学时正值抗日战争,更坚定了他从医理想。他今年92岁高龄,行医65年。他曾经说过:作为一名医生,医术是关键的,医德是首要的……”昨天下午,在朝阳医院,由于翁心植院士身体不适,他的女儿向采集小组介绍了父亲的成长经历。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翁心植院士是我国内科、呼吸病学著名专家,发现和诊断了国内首例高雪病,在国内第一个总结了白塞病的内科临床表现,被称为“中国控烟之父”,先后在北京人民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从医。

    此次信息采集的内容包括口述资料、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实物资料,还有他参加各种学术和社会活动、家庭生活中重要的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音像资料。据悉,采集一位老科学家的完整信息约需一年左右的时间。

    朝阳医院院长封国生表示,希望通过采集工程能将翁老的学术资料进行完整的整理和保存,把翁老毕生学术研究的精髓、科学思想、经验感悟等传承下来,为后人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资料存于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国范围内,将用3年时间完成约300名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整理工作。目前全国已经启动了150多个采集小组,近期将推出一批优秀调研报告。

    北京市科协负责人表示,北京将每两年启动一批老院士的资料采集工作。

    这些宝贵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完成后,将存放于北京理工大学馆藏基地。目前已经委托北理工图书馆建设馆藏基地,对采集到的文字、声音和图像资料归档储存,建立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档案数据库,设立老科学家音像、实物资料展区,进行数字化整理储存和二次开发。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