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12396热线,大伙儿就有了科技致富的主心骨!”日前,顺义区龙湾屯镇丁甲庄的残疾农民石立民,在轮椅上接过了北京市农科院专家送来的养殖技术丛书。
今年39岁的石立民因患小儿麻痹症未能及时治疗而瘫痪,家里日子过得很清苦。去年初,他通过“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找到了市农科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专家,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在自家小院里引进了一种名为“多赛特”的种羊。自打这天起,石家原本贫困的日子逐渐有了好转,收入水平也翻了几番。
“过去两年才能出栏的种羊,现在5个月就能长到七八十斤,肉品更是没得说。”说着,石立民脸上乐开了花,“周边的养殖户纷纷跑到我家里下订单,有些小羊还在肚子里就被订走了。”
针对不少小羔羊没奶吃的问题,专家还帮石立民推荐了专门的羔羊奶粉,大大提高了小羊羔的成活率。如今,石立民的优质种羊已经发展到30多只,年经济效益达数万元。
尝到这个甜头,石立民又添置了视频通讯设备,通过与专家的远程视频沟通,帮助周边农户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还带动了十几户村民和他一块儿养起了种羊,成了名副其实的科技“二传手”。
市农科院信息所“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开通两年来,通过电话、视频、网络等不同渠道,在京郊开展各类专家咨询服务450万人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2300多个,开展农民培训3000人次。据粗略统计,专家利用科学技术帮农户实现的经济效益高达数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