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提要:
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伤害行为,必须受到法律严惩,而惨烈的教训也应该促使我们深刻反思。今天,面对医患矛盾不断升级带来的诸多恶果,重塑全社会尊重医务人员的良好氛围,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从根本上看,扭转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医护职业的误解和歪曲,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必须要正视当前医疗体系和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真正从制度上保障医务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最近,有几条这样的新闻引人关注:4月24日,涉嫌在北京连续刺伤医生的犯罪嫌疑人吕福克落网。20日,去年发生的北京同仁医院医生徐文被砍伤案一审宣判,凶犯王宝洺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刑15年。18日,北京市公安局召开会议,部署在全市首批50家医院53个院区设立警务工作室。
这样的新闻不独北京才有。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医患纠纷频发,医患矛盾升级,甚至时常演变为暴力血腥事件,令全社会倍感心痛和震惊。医务人员本为救死扶伤、悬壶济世,而今不少人却要为人身安危担心,甚至出现要戴头盔、揣锤子、备棍子上班,随时应对“手术刀对峙大砍刀”的情形,真叫人唏嘘。患者有病就医,本为恢复健康、缓解病痛,却有某些人动辄丧失理智,选择以极端方式和暴力行为解决问题,打砸、围堵等“医闹”场景频频上演,甚至大开杀戒、伤及无辜,同样叫人十分纠结。从实际情况来看,医患关系矛盾越来越紧张,已经影响到新医改顺利进行,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仅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一大难题,也对社会心理和社会风气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医务人员和患者,本是共御疾病的利益共同体。全社会都不愿意看到二者心生嫌隙,相互攻防,彼此满怀猜疑心态和对立情绪。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求医问药的可能,都离不开医务工作者的护佑和帮助,人们不希望遇到庸医虐待,更不愿意走向极端和暴力。同样,没有哪个医务人员不想治疗好患者,大家都想凭医术医德得到认可,都不愿意成天在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环境中工作。应当认识到,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伤害行为,已经超出了医患纠纷的范畴,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必须受到法律严惩。但与此同时,惨烈的教训也应该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丧失了对医务人员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任其被搁到公众的对立面备受指责,甚至被极力丑化、妖魔化。
不可否认,医务人员中确实有对患者态度恶劣、责任心差、医术滥竽充数的人,还有个别品行不端、违法乱纪的害群之马;吃拿卡要、红包回扣、“过度医疗”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长期的“以药养医”让许多医生被人们唤作“卖药的”,一些医院的内部管理和制度落实也并不到位。但同样不容否认的是,在优质医疗资源供应紧张的现实面前,大量医务人员抛家舍己,为了患者的健康安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长期没白天没黑夜的高强度、超负荷工作,体力精力都处于透支状态。这些人才是医务人员的主流,他们的职业劳动应当得到充分尊重,他们的职业价值应当得到充分体现。事实说明,当前医患矛盾频发只是表面,关键问题出在了现行医疗运行和服务体制的缺陷上。这种制度性缺陷导致一些医务人员不专心医术、安心治疗,而忙于追求创收、完成绩效,客观上孳生和加剧着医患矛盾。
在一个正常社会,医务工作必然是高尚的事业,医生护士必然是受人尊重的职业和人群。今天,面对医患矛盾不断升级带来的诸多恶果,重塑全社会尊重医务人员的良好氛围,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从根本上看,扭转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医护职业的误解和歪曲,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必须要正视当前医疗体系和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真正从制度上保障医务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说白了,一个医生要靠医术医德来实现劳动价值,来获得社会认可,而不是靠卖药、靠过度医疗来谋生,这种职业状态必须靠有效的制度来保证。
改善医患关系,离不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是治本之策。医患之间没有深仇大恨,他们的对立和冲突往往是围绕经济利益和服务质量产生的,只有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二者的实际利益问题,才能从源头上消除这种对立和冲突。在这方面,我们以往比较多地强调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减轻患者负担的角度,这没有错。但同时,也应该更多地强调解决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问题。这两个道理要放在一起讲,要从制度上推动医患良性互动。比如,正在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要破除“以药养医”,就必须在大幅降低药价的同时,合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医疗服务价值,完全市场化、放任不管不行,完全卡死、一刀切也不行。从医改的角度看,只有建立起能够真正体现医务人员职业价值的制度,才能够真正发挥他们作为医改主力军的作用,一方面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医患关系更和谐,另一方面也能大大减小医改阻力,让改革更顺利地突破深水区。
2011年,我国全年门(急)诊量达到60亿人次,医患关系在整个社会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实践告诉我们,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重塑全社会尊重医务人员的氛围,有赖于医保、医药、医疗三个重点环节有效联动,实现“三轮驱动”。而其中一个可以激活这盘棋的关键点,恐怕就是从制度上解决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问题。这个点,值得先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