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毛泽东同志为体育事业挥笔写下了“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60年来,新中国体育事业在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上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0日上午,由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共同主办的“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奋力建设体育强国——体育事业发展成就展”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东侧广场开幕。展览用近千幅珍贵的历史图片,生动展示了60年来新中国体育事业奋进的足迹。
本次展览展区达2000多平方米,分为“亲切关怀 高度重视”“群众体育 蓬勃发展”“竞技体育 铸就辉煌”“体育产业 生机勃发”“体育文化、宣传、科教、对外交往繁荣发展”等五大版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孙大光介绍,以这样大规模的图片展来展示新中国体育成就,勾勒新中国体育发展的脉络,还是第一次,希望能给观众一个更加直观、更具震撼的体验。
“1952年对于中国体育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年份,从组织上、思想上、指导方针上都有了新的起点。”孙大光说,这一年,中央政府成立了体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也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了夏季奥运会,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题词。
有一幅黑白照片记录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时的场景:会场一侧,悬挂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这幅照片勾起了65岁的陈惠友老人的思绪,他告诉记者,毛主席对体育的题词的确是深入人心,上世纪50年代时,自己正上小学,那时候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来纪念。
陈惠友回忆说,当时体育设施很简陋,自己所在的学校只有一个土操场,但当时学校对体育活动非常重视,学校体育老师就是专业足球队退役下来的,教学生踢球非常专业,附近的中小学之间每年都要搞足球比赛。
“只可惜,当时受国际环境影响,国家还不开放,否则以当时我们国家三大球的水平,跟世界强队过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平常十分关注体育的陈惠友说,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终于走向世界舞台,在世人面前展示中国人的风采。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运动员在各类世界大赛上共获得世界冠军2671个,创超世界纪录1236次。除了竞技体育成绩辉煌外,我国的群众体育事业近年来也快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时,全国体育场地数为61万多个,而今已经达到100万个。
对此,常年从事太极拳推广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喻继红感受深刻,她说:“以前体育设施在公园、广场才有,现在居民小区、马路边随处都有健身路径、体育设施,老百姓锻炼身体十分方便。不仅设施多了,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也大大提高了。”
学生们在简陋的水泥台上打乒乓球、在湖边搭的跳台上跳水、自己动手修补破损的排球网……来自北京的高一学生赵丽对许多反映以前学生体育活动的老照片产生了兴趣。她说:“学校现在有了塑胶跑道,有室内体育场,有各种体育器材,这些照片上的内容离我们现在的生活的确太远了,但很新鲜,觉得以前的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还那样热爱体育,很令人敬佩。”
展览区内,有一面“中国奥运冠军榜”的图片墙,展示着历届中国奥运冠军们的照片,许多观众都来到图片墙前的颁奖台上,争相拍照留念。来自黑龙江的大学生史欢欢说:“北京奥运会点燃了我们中国人的自豪感,不管是开闭幕式,还是中国运动员夺冠的场面,至今都历历在目。除了传统优势项目外,希望中国的一些弱势项目今后快速发展,使中国向真正的世界体育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