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北京市民人均期望寿命五年增长1.05岁

2012-06-22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2011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首次突破81岁大关,达到81.12岁。

    也就是说,2011年新出生的近20万北京娃平均可以存活81.12年,比全国期望寿命高6.81岁,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与2006年的80.07岁相比,北京人的期望寿命五年上升了1.05岁。

    人均期望寿命,是衡量健康的国际通用指标,是当前最具综合意义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的民生指标,也是最能体现人民幸福和安康的指标。

    影响期望寿命的因素很多,主要为四大类:生物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病成为北京人健康的主要杀手,行为生活方式对期望寿命的影响逐渐凸显出来。

    本市分管卫生的副市长丁向阳用四句话总结北京打造健康城市的思路: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高健康保障,延长健康寿命。

    五年来,北京的卫生管理理念发生质的变化,从原来的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移。

    目前,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全部常住人口,提供53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约为67元,在全国第一个制定实施《健康北京人——全面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

    健康北京“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人均期望寿命再提高1岁。为了实现该目标,北京市各级政府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正优先选择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个案探访

    张大妈的健康“培训”

    清晨7点,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玫瑰东方小区,64岁的女主人张丽云将一碗冒着热气的鸡蛋羹从锅里端出来。清淡、少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做早饭就开始了。

    点一些生抽,再撒一点补钙的虾皮,张丽云说:“以前我们口重,除了生抽、虾皮,还要放盐和香油,自从参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培训,我再也不敢放那么多油、盐了。”

    北京把53项健康服务打包免费向所有城乡常住居民提供,健康生活方式培训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年,这些免费健康服务悄然改变着张丽云一家的生活。

    早上8点多,张丽云和老伴白增祥大爷溜达着来到小区对面的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奔二楼的健康自测小屋。

    20平方米的自测小屋里,摆满了电子血压计、身高体重仪、超声骨密度仪、身体成分仪、血糖测试仪等仪器。张大妈拿出社保卡在机器上一划,血压正常。“要是这些指标有变化,可以直接在这儿跟张大夫咨询,也可以到一层挂个号,让大夫看看需不需要调一调药。”检查结果直接记录在张丽云的电子健康档案上。小屋里来自测的居民还真不少,年纪大部分都在50至70岁左右。

    张大妈患糖尿病已经20年了,血脂、血压都偏高,典型“三高人士”。以前没少跑大医院,不过大医院人太多了,跟医生说不上几句话。自从2006年搬到八里庄,她就在邻居的推荐下开始来社区了。不光挂号方便,医生还给讲了很多吃药以外的方法。

    在白大爷的极力鼓动下,张大妈报名参加了社区举办的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我平时跟她讲怎么注意她不听,这回到了庙里见了真神,她就信了。”

    连着上了一个多月课,张大妈早饭不再吃炸油饼了,而是一包牛奶一个鸡蛋,午饭和晚饭放盐也少多了。“厨房里的白色小盐勺和透明油壶都是2008年政府免费送的,1勺盐是两克,一个人一天3勺。”

    在自测小屋,张大妈遇见了当初给她讲课的社区大夫刘涛。“大妈,最近血压控制得不错!”“小刘,我现在口儿淡多了,我们出去吃个豆腐脑都觉得太咸了。就是女婿还有点不适应,原来红烧鸡翅一顿能吃一盘,现在只吃半盘了。”刘涛给大妈出主意:“您给儿女饭菜‘动手脚’得慢慢来,别一下子减太多。对了,社区正在进行脑卒中免费筛查,您去居委会登个记,拿张表,过两天来做个免费筛查吧。”此时,4楼大会议室里正在进行居民脑卒中免费筛查登记,排队的居民有40多人。

    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来,老两口绕到了社区专门开辟出来的健康步道。这其实就是一段普通的小区内道路,但被用白线划分出三条小道。三条道分别标注着慢速步道、中速步道和快速步道。

    “这是起始点,慢速步道的10秒终点在那儿,中速步道的标注点比它远。通过这个步道,我们就知道步速属于什么强度。”白大爷说,以前张大妈不知道什么算锻炼,把买菜、做饭、干家务都算在锻炼之列,后来才知道,每天半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才是最有益的。

    在健康步道上走了一会儿,老两口才去买菜,然后回家张罗午饭。

    为了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家里的两本书被张大妈翻得有些卷边了。《健康膳食指导》《首都市民中医健康指南》,是市政府免费送给市民的,当时一起送的还有盐勺、油壶等。

    “别小瞧这两本书,有些内容挺管用的,还帮过我大忙。”张大妈去年胸部疼痛不舒服,到大医院拍了彩超、X光片,什么问题都没查出来,后来偶尔翻这些书,发现其中有一章介绍心理焦虑内容,跟自己症状一模一样。后来去医院一查,还真是。

    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程淑艳说,我们要把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都管起来,培训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北京人的期望寿命就是在这些小小的健康服务中一点一滴地增长起来的。

 相关链接

    打造“健康城市”

    普及健康知识:

    1、北京陆续给全市500万户居民每家免费送了盐勺、油壶、《健康膳食指导》《预防传染病手册》《首都市民中医健康指南》《急救手册—家庭版》。

    2、编写《北京人健康指引》,市民有了最专业的健康指导手册。

    3、由10位院士审定推荐、1000位专家参加编写的《健康大百科丛书》的出版发行,为市民提供了一套高水平的健康科普读物。

    4、建立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251名专家入选。

    5、从2007年到2011年的5年间,本市为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免费培养家庭保健员12.7万余名。

    参与健康行动:

    1、开展控烟、健身、保护视力、保护牙齿等九大健康促进行动。

    2、为7万多名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和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流感发病率下降60%。

    3、为全市1500例55岁以上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

    4、在全国率先开展脑卒中筛查,已经为6万高危人群进行了筛查。

    5、为全市35万名适龄儿童进行了免费窝沟封闭防龋齿服务,为近13万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氟化泡沫防龋齿。

    6、为100多万适龄妇女进行免费乳腺癌、宫颈癌筛查。

    提供健康保障:

    1、2009年,市政府出台《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11年,本市首次发布《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在政策上对健康促进予以保障。

    2、2011年底,全市卫生人员(包括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达23.6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3.5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达3.6人,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3、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人群全覆盖,报销比例大幅提升。

    延长健康寿命:

    未来,人们不应只追求寿命的延长,更应重视生命的质量,即追求没有疾病,健康、高质量地活着。北京人要做一个健康的北京人。

    期望寿命的四类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性别、遗传和体质等。

    医疗技术的进步,包括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系统,必要的药物供应,足够的医务人员的良好服务等。

    行为生活方式,包括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饮食习惯、风俗、运动、精神紧张、劳动与交通行为等。

    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进程、环境因素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