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北京:家庭医生式服务年内覆盖100%的常住居民

2012-09-17  来源: 京华时报
[字体: ]

  为了解决患者扎堆三级医院的情况,北京市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家庭医生式服务进社区”的概念,希望通过家庭医生一对一的服务,鼓励居民遇到感冒等“小病”不再去大医院排队挂号,而是通过自己的家庭医生拿药治疗;鼓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在社区接受全科医生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指导,最终形成“分级就诊、双向转诊、康复在社区”。

    来自北京市卫生局消息称,今年年底前,社区医疗改革工作还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100%的常住居民。

    团队服务

    签订健康契约患者获个性化“处方”

    “您的血糖已经稳定下来了,平时应少吃坚果、肥肉,多吃芹菜、茄子等蔬菜。”前天,家住德外的居民杜爱国照例来到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团队进行复查。刷完社保卡后,他的健康信息被同步传送到系统中。

    与在其他医院看病不同的是,杜爱国在挂号后并不用排队等医生,而是先进健康小屋,在保健师或护士的指导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测量信息同步显示到他的家庭医生电脑上,系统会根据其最新的健康情况,对他下一阶段的饮食进行指导。

    “以前我都得起大早去最近的宣武医院挂号,也就是拿个药,再问问大夫应该注意什么,但挂个号那个难呀。前年这个社区医院推出了家庭医生,我看着新鲜,就和社区医院的大夫签了约,没想到还真方便。”他每周都到社区医院,除了常规的检查外,社区大夫还对他的饮食习惯、作息周期以及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指导。更让他省心的是,由于开通了双向转诊及专家坐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北大医院的专家下到社区出诊,每每有这样的机会,社区大夫都会给自己提前安排就诊。

    【成果】

    2011年,北京16个区县启动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至2012年3月底,北京市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3180个,家庭医生式服务累计签约79万户,共161万人。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透露,到今年年底前家庭医生式服务实现北京市全覆盖的目标没有问题。

    知己健康

    接受健康提醒“老宅男”爱上运动

    65岁的陈诚家住东城区小黄庄社区,退休已6年。

    说起曾经的自己,陈大爷总结了三大“罪状”:“宅”“爱吃肉”“暴饮暴食”。陈大爷一直没想过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好。直到两年前,他因为严重的高血压、高血脂诱发冠心病住进医院,没过多久,又因腰椎病再次住院。经过住院治疗,病情虽然得到控制,但因为年事已高,治疗效果并不好。

    就在陈大爷苦闷的时候,小黄庄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了解到他的血压超标,请他来参加知己健康管理。

    于是,陈大爷别上了像“BP机”一样的能量监测仪,他每天的运动量都记录在这个小仪器里。“我以前就是一个宅老头,有时三四天都不下楼。”“被管理”后,陈大爷每天坚持运动,刚开始运动量掌握不好。有时候运动超量了,方庄社区医院的医生就会提醒他,运动时间过长不仅容易崴脚,还会因疲劳而“事倍功半”;有时候运动量不够,医生会提醒他加大运动量。

    【成果】

    从2007年至今,全市已有8个区县的逾600家社区医院开展了知己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管理的人员共建档41687人,完成强化干预管理30284人。其中高血压管理有效率达93.1%,达标率91.6%;糖尿病管理78.7%,达标率71.5%。

    心理疏导

    医生公示手机号随时为患者“宽心”

    一走进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靠墙书架上摆着的2000多个道具,包括人物、绿植、家具、茶具等,旁边则放着一个沙盘。心理咨询室的“主人”刘医生介绍,对患心病的人而言,面对面聊天未必能让他们敞开心扉,但“沙盘游戏”则可透露他们的内心世界。

    “曾经有个小姑娘前来治疗,她的表现就是突然厌学。她来后从架子上选择了老人坐着休息、小姑娘在玩耍的木偶道具。经过观察和聊天,我发现小姑娘是因外婆去世,伤心厌学。后经疏导,很快她就恢复正常了。”刘医生表示,咨询室每天能接待4-6个病人,一个病人一次大概需1小时左右,这样的引导性疗法,对病人帮助很大。

    为时刻倾听患者心声,为其排忧,丰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全面开通了健康咨询热线,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共配备“社区健康通”手机258部,号码通过公示牌、居民联系卡等向社会公布。通过“社区健康通”手机,“片儿医”可24小时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疏导。

    【成果】

    5年来,市卫生部门已经为2000多名社区医生进行了心理课程的培训。仅丰台区的23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就有13个设立了心理咨询室,11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心理健康促进室”。各区县社区医疗机构目前都开设了心理卫生服务项目,有的设有专门的科室,有的则把心理咨询融入到日常的诊疗当中,在为患者提供身体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疏导。

    自我保健

    构筑邻里健康网病号成家庭保健员

    去年,王正成到大城子镇社区医院参加了脑卒中筛查,被诊断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医生来找他想让他加入家庭保健员,还没等开口,他就说“我很忙,没时间听你们讲课”。

    社区医院的医生们找到了王正成的女儿,并将她培养成为家庭保健员。家庭保健员多为慢性病患者,旨在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做低油少盐的饭菜、指导家人运动、进行中医按摩,帮家人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得知慢性病对健康的危害,小王开始做起了老王的工作,不仅买来了乐器陶冶情操,还积极劝老王多学习医疗保健知识。

    女儿的行动起了作用。以倔脾气著称的老王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仅坚持服用降脂药,减少了食盐和脂肪的摄入,还控制了情绪,心态平和,不再随便发脾气,每天早上坚持散步30分钟。目前,血脂检查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的他已经自觉加入到女儿的队伍里,向邻里街坊宣传起健康知识。

    【成果】

    从2007年到2011年,本市已累计培养家庭保健员12.7万余名。今年,本市还将首次培训2000名懂中医药知识的家庭保健员。2015年之前,北京市家庭保健员数量将达到20余万名。

    延时服务

    社区医院晚下班看病不必再挤时间

    “来这儿看病别提多方便了,医生护士态度也特好。这不,孩子有点低烧,还咳嗽,我就带她来这儿输液了。她高三了,每节课都特宝贵,不想也不敢请假。”上周一晚6点多,丰台区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观察室里,郭先生正陪着刚放学的女儿输液。

    此时,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层大厅仍灯火通明,在稍感闷热的观察室里有五六名感冒患者正在输液。一名守在这里的护士不时地观察患者的情况,“因为担心病人再感冒,所以不敢开空调”。

    “说实话,有时候感觉是挺累的,工作量大了可能会感觉忙不过来。”不过,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科医生涂峥嵘欣慰地感叹,延时服务确实方便了居民。为了最大程度地方便上班族和学生,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门诊、急诊、药房都是24小时服务,而放射科、检验科也延长到晚上9时,每天晚上大约有9人值班。

    “138人负责18万人的健康,压力不小,但是毕竟坚持了将近10年。”院长吴海涛说。

    【成果】

    今年起,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都延至晚8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医疗服务包括全科、药房、化验等,晚上坐诊的至少有一名高医资医师。同时,为了方便居民夜间问诊,社区医生24小时保持“健康通”手机畅通。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