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中国需要“于是之式”的表演艺术家

2013-01-23  来源: 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与病魔抗争了二十年后,著名话剧演员于是之20日与世长辞,引发文化界一片叹惋。自李默然、陈强、张瑞芳、黄宗洛、张学津、姜凤山等一批老艺术家于去年故去后,中国文艺界又一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乘鹤西去,为人们平添了一抹哀伤。

    于是之因病离开舞台已经很久,是什么样的精神和力量使得观众依然对他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热爱,并因他的逝去而悲伤?观众爱他,因为他的为人,因为他的才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老舍夫人胡絜青曾撰文夸赞北京人艺的演员:“这样一批长得并不好看、甚至都不够标准的男男女女凑在一起,用他们的才华用他们的努力甚至用他们的生命建筑起了北京人艺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

    于是之就是这群人物中的一个典型。勤奋、踏实、正直、低调,只求数十年磨一剑,不屑于一夜而登天。他的一生,是伴随着戏剧界时断时续的风波成长起来的。这其中,免不了经受各式各样的痛苦,从贫困的青年,到惶恐的中年,再到沉重的晚年,他始终将打造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话剧艺术作为一生的追求和使命,甚至因过度劳累导致晚年失声,而自嘲为“以前说话太多、受到上帝惩罚”。

    在舞台上,他以高标准的审美准则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由他塑造的形象,无论是《茶馆》中的王利发、《洋麻将》中的魏勒,还是《骆驼祥子》中的老马、《龙须沟》中的程疯子,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演绎得惟妙惟肖、恰到好处,甚至看不到任何表演的痕迹。他是一位真正用筋骨在演戏的演员,而不是依靠皮相博得大众的追捧和喜爱。也因此,他才能做到为艺术而生,因表演而死。

    于是之不是唯一的好演员,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大多如此,这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如今,随着他们相继离开舞台,那个时代也渐行渐远。而观众对老一代艺术家的深情怀念,也是他们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怀念,从一个侧面反衬出观众对一些新生代演员及当下演艺界乱象的不满。

    如今的演艺界充斥着对一战成名、一夜暴富的渴望,以及对“潜规则”的信奉。每年一度的“艺考热”又将来临,有多少青年是抱着对艺术纯粹的热爱而踏入表演学校的大门?又有多少当红艺人是凭借着一副倾倒众生的皮相独占鳌头?他们不惜重金打造“完美形象”,试图为观众带来完美的观感。但由于缺乏筋骨的支撑,当美丽褪去后,所剩的只是毫无生气的皮囊。

    中国的文艺界要想在未来有所发展和创新,就必须要培养出更多“于是之式”的表演者,谋求从做人到才艺的根本提升。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