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专家提出:需要传递给消费者科学、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

2013-04-19  来源: 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标准建设”为主题的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18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说,“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标准建设” 对应了近期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它首先强调了企业作为责任主体,预防重于应对的核心问题——风险控制;又突出了近期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急需破解的难题——标准建设。她认为:“风险控制是食品产业链安全的基础 标准建设的核心是量效关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司长王黎明说,2012年,中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369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9551.8亿元,同比增长21.7%,依旧保持了高速发展。今年,重点将推动食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造,提升食品安全保障和产品创新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Peter Ben Embarek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突破国界,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或许有着不同的体制或者历史,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是风险控制。

    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局长Alan Reilly指出,爱尔兰过去20年的经验表明,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综合食品安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该制度覆盖了包括饲料生产、初级生产、食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在内的产业链全过程。

    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政府法规事务工作组主席Joseph A. Scimeca强调,全球食品供应链根本不是直链,而是相当复杂的、动态的、网状的的原料及配料和产品流动供应链。这些原料、配料和产品源于全球范围内,跨越国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远距离运输。因此必须依靠科学来实现对全球食品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

    当前,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着专家与普通消费者的认知反差,其根源就是消费者与科学家之间存在的“信息真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认为,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不满意,对国产食品的安全性缺乏信心,造成这种影响主要是中国目前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但并没有形成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气氛。他强调,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需要传递给消费者科学、准确的信息,以免形成误解。他还呼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尤其是热点问题,非该领域的专家应该慎言。

    此次国际食品安全论坛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举办。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