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是致死率较高的疾病。近日,在美敦力心脏性猝死1.5级预防临床研究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就“1.5级预防”这一概念及其防对于心脏性猝死防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做出解读。
阜外医院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有接近60万病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很多猝死病人,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几秒钟、几分钟突然鲜活的生命就消失了。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表示,“猝死”对国人健康危害极大。在预防心脏性猝死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仅是普及抢救心跳骤停的“一二三四五步”,更重要的是研究出适应于中国特色的心脏性猝死的预防策略,并应用于指导医疗工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科黄德嘉教授用一组数据说明猝死抢救的困难性,他说,美国西雅图是全球做心脏猝死预防较好的地方,在那里分析了 19000多例病人,当有医务人员在场,有除颤器时,抢救成功率比较高;而没有医务人员,只有其他的旁观者在场,或者没有旁观者在场,最终存活的概率在 10%左右。从发达国家总体平均水平来看,这个数字是在5%左右,而我们国家,远远低于5%的水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1.5级全球预防的全球首席研究官张澍教授介绍说,成年人到50岁60岁以后,如果有严重的心脏 病,比如说有冠心病、心肌病,有心脏肥厚还有心力衰竭,这种病人猝死率增高,对于他们我们积极进行预防,在他的身体内植入一个除颤器,这就是一级预防,如 果病人发生过严重心律失常、经过我们救过来了,或者自己恢复过来了,这种病人再发生的机会非常高,是极高危病人,就是对于有心律失常的病人,使用干预措 施,植入一个ICD,叫二级预防。 适用一级预防的病人当中,除了心功能心衰、心功能下降、EF降低以外,再找出其他一些危险因素.比如说有频发的室性早搏,还有非正常性的心动过速等等,他 的危险程度可能就在一级人群或者是二级人群中间,给他植入除颤器,这就是1.5级预防。
张澍教授表示,1.5级预防是一种前瞻性的研究,通过对这样的病人植入ICD是否真正能达到好的效果,还需要做研究。中国现在心衰的病人是420万,是很大的人群。ICD植入价格昂贵,一级预防,很多病人不接受,进行1.5级的话,老百姓接受程度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