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看心脏病 别忽视“心”病

2015-01-10  来源:新华网北京健康频道
[字体: ]

   有些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时常夜里不敢入睡,担心自己一睡不醒。家属往往认为人上了年纪都会有这样的担心,况且是身患疾病的老人。这仅仅是老人对自身疾病的担忧吗?专家告诉你,这可能是老人患了焦虑症。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汪爱虎介绍,在心内科的门诊病房中,约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患者有焦虑或抑郁,焦虑抑郁通俗地说是“心”病,是与心情、情绪有关的疾病,而不是真正的心脏病,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心脏病合并有焦虑抑郁。

    “焦虑、抑郁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如果不及时诊治,不容易康复。”汪爱虎如是说。许多患者没确诊,就因为其对焦虑抑郁认识不够,不知道种种 难受是生气、着急、害怕、心烦等负面情绪导致的。所谓焦虑,正如古人的杞人忧天。常有莫名的不安以及恐惧感,一般有以下三种表现:

    情绪表现:担心担忧、着急、紧张害怕、不安、恐惧等,常感觉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行为表现:眉头紧锁、表情僵硬、坐立不安、说话结巴、易出错、做事效率低、常有回避行为等。

    躯体表现:主要是身体上的不适,心脏科门诊患者常表现为感觉心慌、心跳重,胸闷、憋气、气不够用、出长 气,呈针扎似的、隐隐的或移动性的胸痛;消化科中常见的有,咽部异感症或癔球症(中医称为“梅核气”),打嗝、腹胀、烧心,腹部难受、着急大便、便后症状 缓解。另外包括脖子僵、头痛头晕、耳鸣、手抖、手麻脚麻、毛发竖起、皮肤起鸡皮疙瘩,以及记忆力下降、睡眠差(睡不着、早醒、多梦)等。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焦虑症?汪爱虎说,其实人人都有焦虑,只是应区分正常焦虑和病态焦虑,到医院求诊的一般都是病态的焦虑。正常焦虑 也叫动力性焦虑,这种焦虑有事件缘由,持续时间短、程度轻,如考试焦虑、约会焦虑、开车焦虑等,事情完成后就不焦虑了;而病态焦虑是无事件缘由的担心担 忧,且程度重、时间较长,可能持续半年到一年以上。

    常见的病态焦虑有急性焦虑和广泛性焦虑,急性焦虑也称为惊恐发作或惊恐障碍,一般发作时间为10~30分钟,不超过1小时。常见症状有:心 慌、颤抖、头晕、恶心或腹部难受、感觉自己失去控制、恐惧感、窒息感、濒临死亡感、麻木、刺痛、出汗等。如果这些症状里有四条以上经常发作,并且到医院查 不出病因,或者一个月发作三次,就要考虑自己是否为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具有以下常见的六种症状:坐立不安、容易疲劳、精力不集中、肌肉紧张、容易发火、 睡眠不好。假如这种情况持续半年以上,就要考虑自己是否患有焦虑症。

    另外,进入冬季后,天气日渐寒冷,阳光照射少,忧郁症患者也比平时多了。抑郁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闷闷不乐,高兴不起来,爱好兴趣减少, 精力减退,容易疲劳,不想做事,总觉得活得没意思,此外有睡眠不好、早醒,头晕,乏力,消化不良,背痛,胸痛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同时排除其他 疾病后,就要考虑有抑郁了。

    汪爱虎表示,许多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焦虑,焦虑抑郁常合并存在。对于怀疑有焦虑和抑郁的患者来说,必须正确的认识焦虑和抑郁,在就医时一定要 说清楚病情,说清楚发病前遇到的生活事件,如家人亲属重病、死亡、打官司、婚姻问题、就业升学、工作压力、矛盾纠纷等,不要有病耻感,以免造成漏诊、误 诊。而合并有焦虑抑郁的心脏病患者在治疗心脏病时,也应注重心病治疗,以免因心病加重心脏负担。

    焦虑抑郁是心理疾病,不是心脏病,但焦虑的症状表现类似心脏病的表现,尤其是急性焦虑发作,常被患者和家属认为是心脏病发作。看急诊或心内 科门诊,焦虑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如果患者有上述焦虑抑郁症状,且在三甲医院做了正规的检查,如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心脏三维CT或冠脉造影等,未发现器 质性心脏病,或者虽发现一些病变,但程度很轻,不足以解释临床症状,就要考虑有焦虑抑郁了。焦虑抑郁患者应该去精神心理科就诊,怀疑有焦虑抑郁的心脏病患 者可看双心门诊,因部分医院的心内科开设双心门诊,既看心脏病又看心理疾病。

    焦虑抑郁的治疗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最好是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治疗,这样的综合治疗比较彻底、效果好。

    汪爱虎给焦虑抑郁患者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心脏病,消除对心脏病的恐惧。

    2.做个乐观主义者,凡事要往好处想,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3.不要将担忧郁闷委屈烦恼等憋在心里,找个好友、亲属,尽情诉说。

    4.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干活,培养业余爱好,如跑步、大步走、游泳、养花养鱼、养宠物、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等,尽可能让自己忙起来、动起来,从早到晚安排做的事满满的,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让自己空闲下来。通常焦虑的人在忙的时候不难受,一空闲下来就难受。

    5.当义工、志愿者,多做好事、善事,能获得赞美、价值感,有助交流沟通,融入社会,对抑郁患者恢复健康特别重要。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