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讲解如何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2015-03-07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图为著名中医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徐振盛正在出诊。

    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一次专家会议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前状态”。为此,不少萎 缩性胃炎患者在确诊后精神压力较大,担忧自己已走上“癌变”之路。4日,羊年元宵节前夕,笔者采访了著名中医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徐振 盛,请他谈谈如何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此,徐老以他从医60年的丰富经验,结合8个病例,介绍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方法。以下是徐老的谈话内容: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是现代医学的病理诊断名称。近几十年来,由于国内纤维胃镜的普遍应用,本病的病理诊断有所增多。其临床表现,是以胃脘痞满胀痛,病程迁延日久,缠绵难愈,形体消瘦等全身症状为主的疾病,属于中医学中“胃痞”和“胃脘痛”的范畴。

    萎缩性胃炎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胃之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均减少,甚至完全无游离酸,其机理与中医胃阴不足,津液缺乏相通。先贤唐容 川说:“胃燥不能食,食少不能化,譬如釜中无水,不能熟物也。”故胃阴不足乃是本病之根本所在。然临床中,由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寒,肝郁气滞,血瘀络滞, 湿热阻滞者亦不少见,故要全面分析,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胃阴不足型宜益胃养阴法:胃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水谷之海。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而胃气的强弱又与胃阴密切相关,当胃阴充足,胃才能 得以顺降,能化生水谷,并游溢精气输津液。若胃阴不足,临床上可见纳呆不化,胃脘痞满,嘈杂不舒,如烧灼感;饥饿而不欲食,食则胃脘胀满,甚则作痛;津不 上承则口干舌燥,液不下施则大便燥结;阴虚内热则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细或弦数。治疗上以益胃养阴为主。处方:生地、当归、北沙参、 麦冬、白芍、石斛、香橼皮、枳实、决明子、甘草、枸杞子、川楝子、生山楂、乌梅。

    例一:姚×,女,55岁,军人。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已三年,呈针刺样,时为隐痛,食后胀满作痛,平素腹胀,伴泛酸、烧心、嗳气,口干喜热饮, 大便时干,先后三次做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肝胃阴虚,治宜养阴疏肝益胃。处方:生地、当归、北沙参、麦冬、 石斛、白芍、香附、黄连、元胡粉(冲服)、枸杞子、川楝子、陈皮、吴茱萸、焦三仙。以次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两月后症状明显减轻。

    中气不足型宜补中益气法:萎缩性胃炎发病之初,胃虚脾弱者不多,至中后期,随着病情之发展,常出现胃病及脾,阴损及阳,中气不足之证。临床 上见胃脘痞满,食纳不佳,进食后饱胀不适,嗳气,身倦乏力,大便溏薄或质软不成形,形体消瘦或伴有轻度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沉弱。治疗上以 补中益气为主。处方: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炒白术、茯苓、柴胡、升麻、陈皮、生苡仁、白芍、广木香、元胡粉(冲服)、生姜、大枣(切)。

 例二:徐××,女,45岁,干部。素有胃下垂病史二十余年,现脘腹胀满,纳呆不欲食,嗳气频作,肠鸣,食后脘腹堵塞,每日进食二三两,身倦乏力, 大便干,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沉细弱。胃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此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治宜益气升提,和胃健脾,理气消胀。处方:黄芪、当归、云苓、炒白 术、党参、炙甘草、鸡内金、陈皮、升麻、柴胡、炒枳壳、广木香、焦三仙。后因大便干,加入决明子、炒莱菔子、焦槟榔、川军等。服药后痞满脘痛消失,肠鸣大 减,食纳增加,二便正常,自觉很好。

    脾胃虚寒型宜温阳散寒法:萎缩性胃炎患者,初起以阴虚为多,中期渐出现气虚者,若日久失治,则运化无力,气血两亏,导致阳虚,临床上见脘腹 痞满时痛,喜暖喜按,按之痛减,纳少,面色无华,形体消瘦,便溏或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若甚者又可兼有腰膝酸软、眩晕、健忘、畏寒怕冷等肾阳虚 症状。这一类病人的胃镜检查,多为重度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多呈重度萎缩的改变。治疗上以温阳散寒法为主。处方:黄芪、党参、白芍、炙甘草、熟附子、肉桂末 (分冲)、乌药、干姜、炒白术、陈皮、焦山楂、乌梅、大枣(切)。

    例三:刘××,男,41岁,干部。胃脘疼痛七年余,平卧时轻,站立后加重,形体消瘦,纳差,身倦乏力,脘腹喜暖喜按,大便溏薄不成形,舌 淡,苔薄白,脉沉迟。胃镜检查及病理报告,均证实为萎缩性胃炎及幽门管小弯侧糜烂。诊为脾胃虚寒,治以温阳散寒。处方: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白芍、 元胡、良姜、香附、炙甘草、肉桂粉(冲服)、乌药、生姜、大枣(切)。服此方后症状大减,继以温中散寒的方药巩固之,病情明显好转。

    肝郁气滞型宜疏肝理气法:胃为传化之府,以通降为顺。然其通降之性又需肝气的正常疏泄条达才能完成,若肝气郁滞,横逆犯胃,则造成气机壅 滞,形成气滞、食积、湿阻、火郁、血瘀等诸症,临床上常见到脘腹胁胀,遇怒则甚,头晕目眩,口苦口干,纳呆不欲食,呃逆不舒,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暗 红,苔黄腻,脉沉弦或弦细。治疗上以疏肝理气法为主。处方: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香附、川芎、郁金、川楝子、佛手、吴茱萸、黄连、青皮、决明子。

    例四:张××,女,47岁,工人。胃脘胀痛四年,加重半年,恼怒后加重,呃逆,嗳气,烧灼感,行走时脘痛尤甚,食纳不佳,大便干,小便正 常,舌稍暗,苔薄黄,脉弦细。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辨证为肝气犯胃,治宜疏肝理气止痛为主。处方: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香 附、川芎、丹参、砂仁、郁金、陈皮、川楝子、广木香。此方连服七剂,胃脘疼痛消失,余症亦大有好转,唯觉脘部有压迫感,前方加鸡内金、炒莱菔子以巩固。

 胃气上逆型宜和胃降逆法:胃为水谷之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而为逆。胃得以降则水谷能正常腐熟, 糟粕可正常排出,若胃气失于和降,阻滞于中,则胃脘痞满胀痛,呃逆频发,甚则呕吐、纳呆、便秘,舌暗苔黄腻,脉弦细。治疗上以和胃降逆法为主。处方:半 夏、陈皮、茯苓、炙甘草、枳实、乌梅、竹茹、苏梗、砂仁、广木香、旋复花、代赭石、焦三仙、生姜。

    例五:康××,女,26岁,工人。胃脘痛十余年,近来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纳不佳,食后腹胀,大便不畅,心悸,头晕,舌红苔 少,脉沉细。胃镜检查为浅表萎缩性胃炎及胆汁返流。辨证为胆热上扰,胃气不降,治宜和胃降逆止呕,理气止痛。处方:旋复花、代赭石、枳实、竹茹、黄连、吴 茱萸、半夏、茯苓、陈皮、乌梅、苏梗、生姜、广木香。以此方加减,服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瘀血阻络型宜活血化瘀法:萎缩性胃炎一般初起病在气分,以胀为主,久则血瘀阻络,以痛为主。临床观察到萎缩性胃炎经久不愈,可有血瘀之变。 造成瘀血的原因:一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二为久病入络;三为胃阴不足,化热络伤,血凝积为瘀。临床表现为胃脘刺痛,固定不移,舌暗红或舌边有瘀点,苔薄 黄,脉沉涩。治宜活血化瘀为主。处方:丹参、砂仁、檀香、当归、川芎、乌药、香附、元胡、赤芍、炒枳壳、炙甘草、香橼、炒五灵脂、蒲黄、焦山楂。

    例六:赵××,女,49岁,工人。胃脘疼痛反复发作七八年,发病多与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和生气有关,疼痛无规律,常呈胀痛或刺痛,伴嗳气, 急躁易怒,时有胀背痛,大便干燥,舌质暗红,尖边有瘀点,苔薄黄少津,脉沉细涩。胃镜检查及病理报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为气滞血瘀阻络,治宜活血 化瘀通络。处方:蒲黄、炒五灵脂、元胡、陈皮、香附、白芍、丹参、檀香、乌梅、炒枳壳、广木香、乌药。以此方化裁治疗三个疗程,胃镜复查逆转为浅表性胃 炎。

    湿滞中焦型宜清热化湿法: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两者相互作用,以维持水液的输布运行。若恣食生冷或饮酒过度,可损伤脾胃,致水湿内停, 久郁化热而阻滞中焦。临床表现为胃脘痞满或闷痛,胸间痞塞,嗳气,口苦,渴不思饮,口中粘腻或口臭,大便溏或不爽,小便黄,舌暗红,苔秽腻黄厚或白腻。治 宜清热化湿为主。处方:炒苍术、厚朴、茯苓、藿梗、陈皮、黄连、广木香、泽泻、木瓜、焦山楂、生苡仁、白蔻仁、诃子肉、白通草、乌梅。

    例七:孙××,男,54岁,工人。脘腹胀满疼痛十余年,口干,渴不思饮,食纳不香,嗳气,不反酸,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胃镜检 查诊为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医辨证为湿热阻滞,运化失调,治宜清化湿热。处方:苍术、川朴、香附、茯苓、陈皮、藿梗、黄芩、砂仁、佩兰、广木香、 生苡仁、神曲、麦芽、山楂。以此方为主加减调治,病情明显好转。

 食积中阻型宜消积化滞法:《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临床中不少萎缩性胃炎是由于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恣啖酒肉煎炸之品而引起, 此为饮食停积中焦所致,治疗上当用消导之法,其型特点表现为胸脘痞满,脘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纳呆,或大便溏泄,矢气频多,舌苔黄厚而腻,脉沉滑或弦 滑。治宜消积化滞法为主。处方:焦山楂、炒神曲、法半夏、茯苓、陈皮、炒枳实、砂仁、厚朴、泽泻、连翘、炒莱菔子、炒麦芽、白扁豆、炙甘草、广木香。

    例八:尚××,男,46岁,工人。胃脘胀满,隐痛两年,通则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脘腹胀以夜间为甚,食纳呆滞,嗳气,大便不畅,伴腰背酸 痛,睡眠不实。舌红苔薄黄,脉沉迟。胃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为中度至重度肠上皮化生。中医辨证为食积胃痛,治宜消积化滞,理气止痛。处方:炒莱菔 子、焦山楂、法半夏、茯苓、炒枳壳、炒白术、炒神曲、陈皮、鸡内金、佛手、广木香、炒麦芽、白芍、川断、炙甘草。以此方为主调治,临床症状消失。

    人物简介:

    徐振盛,著名中医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1950年-1953年,沈阳医学院军医期。

    1958年-1960年,卫生部第二期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的学习了中医理论。

    1955年-197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被首批选为中国当代杰出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的学生,从师学习内、妇、儿科医疗经验。

    1954年-1962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筹备处门诊部,内科研究所,任住院医师。

    1959年-1969年,随蒲辅周先生担任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等中央首长及国际友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1962年-1966年,广安门医院高干外宾治疗室负责人。

    1966年-1973年,广安门医院政工组,负责人事、党务工作。

    1973年-1997年,广安门医院内科主治医师,蒲辅周医疗经验整理小组组长。

    1979年-1993年,历任内科副研究员、消化组组长、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并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症胃痛协作组组长、副组长和全国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