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西城区传统工艺翻建老平房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2012-11-07  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

    家住鼓楼西大街铸钟胡同49号的何先生夫妇正在改造后的新房小院内做院落细部装修的准备工作。

    刚请人刷了一遍墙,小乘巷88号的林永祥家的院里,北边是政府花钱给他翻盖的新房,南边是老屋。南北两间房,把小院儿分割成了一新一旧两个世界。今年,西城区再次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域内的平房居民改善居住环境,其中翻建了部分老公房,林永祥家就是受益者之一。

    “这房子住了40多年了,每年得刮一遍墙,要不墙皮成块儿往下掉。”林永祥家的南房还没修,屋里又阴又冷,记者穿着羽绒服一进屋里,就忍不住打了个冷战。顺着林永祥手指的方向,旮旯里的墙皮掉了,一摸抹下一手灰粉来。

    今年3月,为保护旧城风貌,西城房地中心的师傅们“盖旧如旧”,按传统工艺重新翻盖了林永祥家租住的北房。合抱粗的木材做梁和柱,结实的材料当连檐和望板,一条条瓦垄又直又顺,瓦瓦灰泥饱满严实。林永祥看着师傅们用一檩三垫、大立架的传统古建做法盖起了新房。更让他放心的是,一间平房的地基挖了80厘米深,“这房子得多结实啊。”

    上午10时,趁着阳光正好,铸钟胡同49号院的何师傅两口子头上套着塑料袋,开始在小院儿内和泥拌砂浆,打算给新整好的小厨房贴瓷砖。两人样子虽然滑稽,但挡不住一脸喜气。“进屋看看,现在这热气都扑脸。”推开屋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再一摸暖气,烫的。

    何师傅在这屋已经住了7年,前6年的冬天,都是哆哆嗦嗦过来的。以前房子四处漏风,就算烧着土暖气,屋里也只有十一二摄氏度。两口子穿着厚棉袄,没事还得搭个6斤棉花弹成的厚被。“现在你再看看;这暖气多热!这墙多干净!屋里多亮堂!”掸了掸袖子,何师傅的妻子也进了屋。

    “现在您这墙砖不会再变成粉了吧?”西城区房地中心工程部部长杨扬打趣道。何师傅转身把墙拍得啪啪响:“这结实墙再返潮?哪能啊!”

    林家与何家所住的屋子,都有几十年的房龄了,也都是用“核桃砖”垒的墙。“核桃砖”是老百姓的形容,意思是都是碎砖,跟核桃那么大。连年侵蚀后,墙体透水透风不说,“脆弱”点的几乎让人一推就倒。

    “这种核桃砖墙的房子,在老西城的管界中还有不少。”杨扬说。为此,西城区每年进行平房区院落、尤其是公房院落改造。从今年3月中旬到10月底,西城区的敬胜胡同3号院、砖塔胡同36号院、锦什坊街7号院等1724间破旧房屋进行了翻建,大觉胡同27号院、西四北八条34号院等742个院完成了下水管线改造;光明胡同6号院、航空胡同30号院等786个院落的街门已经更换完成,定阜大街、西四北三条、西四北四条、阜内大街、东松树胡同5条胡同全面完成了墙面、屋面的整修,并对1000多平方米的房屋进行翻建。

    “谢谢你们啦!等全收拾好了来家里喝茶!”记者和西城区房地中心的人都走到了胡同口,何师傅还从院门中探出半个身子,远远地喊着。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