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9段河湖完成水循环 河湖变“活” 碧水绕京

2013-08-29  来源:千龙网
[字体: ]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永引水渠上的“加氧机”

    让河水“逆流而上”形成小循环,加装“输氧”设备变活水,请来小鱼、水草做“保洁”……京城河湖正在“活跃”起来。

    目前针对10处左右河道的“活水”规划已经完成,正在等待批复,包括通惠河东便门——四惠桥的5公里左右河道、北护城河德胜门松林闸——东直门的5公里河道等。同时,二环内西海、前海、后海、北海、中南海、南海六海也将实现连通。

    水务部门还在研究制定大水网的规划,最终将实现三环碧水绕京城。其中第一环碧水为筒子河;第二环碧水由护城河、长河、转河、昆玉河等连成;第三环碧水由清河、温榆河、潮白河、凉水河、永定河等连成。

    问题探因

    城市河湖太“懒”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务局建管处处长伊峰介绍,水要清澈就得流动起来达到自净。然而,目前城市河湖太“懒”,流动不起来,基本丧失自净能力,导致发黑发臭的河道多。

    这主要由于一是城乡接合部河道垃圾渣土屡清屡倒;二是水面漂浮物常清常有;三是污水直排现象普遍存在;四是“乱建、乱采、乱钓、乱游”等行为屡禁不止。

    “加氧”原理

    加氧机是细分子化超饱和溶氧装置,一条管用于输入高纯度的氧气,一条用于接收由潜水泵抽升的下游水。

    经过处理再流出去的就变成小分子的溶氧水,类似于家中鱼缸中的加氧机,可以令水的活性增强。

    再经过超强磁化装置,变成磁化水,通过铺设在河底的出水管道输出,让水产生循环。

    方法

    泵站实现“逆流而上”

    如果按照正常的流向,给北海、南海补水的顺序应该是上游来水先到北海、中海、南海,然后从金水河流向下游河湖,这种补水办法需要足够的水量。

    加装水循环工程后,通过两处泵站改变了水的自然流向,将原本到金水河后就流向下游的水用一级泵站提到筒子河,再用一级泵站提到北海,然后再按照顺序流下来,形成局部水域水循环系统。

    这明显改善了水质,夏季可达四类,春、秋、冬季达到三类,普遍提高了一个等级。

    方法

    活性炭、曝气搅“活”

    对于一些重要河段、独立水域等,通过泵站抽升、加放活性炭、曝气等物理方式,让水流动起来,形成一个小循环,成为“活水”。据统计,目前本市已经在北海-中南海-筒子河、奥运湖、龙潭公园、动物园等9处建设完成水循环工程,水体循环流动约150公里。

    方法

    食藻鱼当“清道夫”

    在水域实施种植水生植物,放养食藻鱼,底泥清淤等水体修复技术,改善河湖水质。

    方法

    给河湖水“输氧”

    “细分子化超饱和溶氧与超强磁化”技术,应用于永引渠罗道庄桥-五孔桥河段处,实现了通过给水体加氧,而将水中的氮、磷、COD、BOD5、叶绿素a等主要污染物去除,使河水不再黑臭。

    现场探访

    永引水渠由臭变清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永定河引水渠五孔桥河段,水流潺潺,闻不到一点臭味。而附近居民说,两个月前,这里还臭得熏人呢。

    在临近上游的河面,每隔50米左右就会形成一排小的漩涡,还有气泡不时冒出,河底还隐约可见一条粗管沿河道下游而去。而这漩涡以及水下管线其实正是河水变清去臭的关键。

    今年6月,河湖管理处对该河段用上“加氧机”,8台细分子化超饱和溶氧机一字排列,而两台制氧机轮换工作的换气声不绝于耳。河道内的水就是通过这里增加氧气,源源不断地将吸饱氧的“新水”重新排回河道内,让五孔桥-罗道庄桥之间3公里的河体循环起来,20天左右就换“新颜”。

    初见成效

    居民临水看风景

    目前经过连通和整治的城市河湖水系,已成为首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居民在家门口赏景的好去处。

    比如在海淀区,全长约10公里的昆玉航线,实现了“水清、岸绿、流畅、通航”;在大兴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南海子郊野公园,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城市西南部的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已初具规模,高品质的水环境让附近居民直接受益。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