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石景山3万株杨柳打“疫苗”治飞絮

2014-05-28  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

 每年春季,漫天飞絮,市民不堪其扰。记者昨天从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获悉,石景山区今年出资为辖区内约3万棵杨柳树注射“疫苗”治飞絮,以免明年春季再“飘雪”。此次治理范围覆盖全区,这在本市尚属首次。

    “我家门前有三棵毛白杨,现在纱窗上一层白毛,连窗户都不能开,你们管不管呀?”今年4月,一位居民把电话打到石景山园林局,质问工作人 员。每年4月,园林局都会接到很多市民的投诉电话,投诉对象只有一个——飞絮。“还是把这些树都砍了吧,太烦人了。”甚至有市民如此建议。

    飞絮是杨柳树繁殖后代的载体。毛白杨是本市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树种,随着树龄增长,其结实量增加,飞絮也越发严重。今年由于气温偏高,飞絮时间更长。

    对于市民砍树的建议,园林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理解,但砍树既不经济,还会影响生态环境。

    据介绍,砍掉一棵树的人工、机械设备、运输等成本达到几百元,而新购一棵直径十几厘米的银杏树,市场价格超过千元。目前本市的杨柳树已到 “壮年”,树直径都达到几十厘米,等银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又得等待十年八年,损失的生态效益无法估算。“飞絮只有十多天的生命力,简单砍树是因小失大。” 有关工作人员说。

    其实,园林部门治理飞絮已有多年,但由于树种种植区域广,防治成本高,飞絮现象很难根除。

    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植保研究室主任车少臣介绍,从2008年本市开始推广在杨柳树上注射“抑花一号”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抑制飞絮量,头年注射, 来年起效,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目前全市约有240万株杨柳树,但是每年“打疫苗”的只有大约5万株,绝大部分街道、小区物业、企事业单位因为成本, 并未对辖区杨柳树进行治理。

    市民对飞絮的意见引起石景山区的重视,该区今年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拿出资金,邀请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联合专业施工队 伍为全区约3万棵杨柳树“打疫苗”,此次治理覆盖全区每个角落。据介绍,“疫苗”将在6月初完成“毛白杨”,明年显现治理效果,效果理想的话,明年将继续 防治。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