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40处生态农业园年内遍京郊

2015-03-10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节水节肥、资源循环利用、不污染环境……本市出台评价规范,引导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使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作物“喝”多少浇多少,不浪费水;肥料少而精,作物缺什么补什么,不污染土壤……一套生态农业园区评价规范正在 本市推行,今后首都生态农业的概念,不再仅限于瓜果梨桃的绿色健康,而是保证产品质量过硬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促进改善生态。按照这套评价规范,一 处处生态园正在京郊建设,年内将达到40家。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位于顺义区大孙各庄镇的野谷农业园。温室大棚相连,形成近千亩的养殖、种植基地。走进蔬菜大棚,别有洞天,一畦畦番茄绿 叶、红果相互映衬,捕害虫用的黄板、蓝板错落有致、点缀其间;雄蜂花间飞舞,忙得不亦乐乎……市农业局植保专家郑建秋介绍说,雄蜂替代了人工授粉,从而杜 绝了人工授粉激素的使用。

    这处园区以肉鸽养殖为核心。负责人夏云清介绍说,养肉鸽的落地粮不糟蹋,去喂猪喂鱼;再将鸽粪、猪粪加入艾蒿、苦楝子等8种中草药及生物 菌,进行发酵和无害化处理,制造有机肥料,可以增加肥料中的矿物质及碳元素,净化并平衡土壤中的氮磷钾,消除土壤中的病虫害,再加入有机硒,用这种富硒肥 料种出的蔬菜及水果,营养又美味;接下来,让植物秸秆、动物废弃物进入沼气池,并将沼渣、沼液再返还土壤,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病虫害。

    这样就形成了封闭的环保生态链。郑建秋说,循环往复的农业生产模式,杜绝了环境污染,从源头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也保证了土壤、水源不受侵害,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样采取资源循环模式的还有坐落在通州区永乐店镇的朵朵鲜生态蘑菇园。在这里,生产过程没有污染物,所有的废料都可以回收或再利用:菌棒原材料用的是玉米秆、玉米芯、锯末等农产品废料,生长完毕的废菌棒通过发酵作为有机肥料,改良农田的土壤质量。

    这些农业园只是本市生态农业园建设的一处缩影,市农业局副局长阎晓军告诉记者,去年起,本市已启动了新一轮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园是其中的重要抓手,到今年底计划建成40处。

    想跻身这40家生态园并非易事。市农业局能源生态处负责人王宇介绍说,本市在政策上对园区评价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并一一列进了已经出台的 《生态农业园区评价规范》中。翻看这一规范,从农业园区的生产方式,到农药肥料的施用,再到节水措施以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都做出了专业的规范,确保 其成为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正能量”。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