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城市的网格化管理,农村地区的网格化管理情况复杂,涉及村庄、农地、山场、河流等。如何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密云县日前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验收的农村地区网格化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其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标准将成为农村网格化规范管理范本。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是新鲜事儿,可将农村地区的村庄、农田、山场、河流等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是密云创新之举。该县通过搭建县、镇、村、基础 网格四级联动管理系统,将全县划分为社区、村庄、农地、山场、景区、公路、河流、工业区等8类、5204个基础网格,纳入规范管理。“网格化管理整合了各 级人员力量,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既有专职网格员,也有基层党员、村(居)民代表等志愿者,还包括协管员、公益性就业岗位人员、镇街机关干部和县职能部门工作 人员等,共1.8万余人。”密云县社会工委副书记纪海明说。
亢亚玲是十里堡镇程家庄村全科农技员,在村庄实施网格化管理后,她成了一名农地网格员。“我是农技协管员,村里根据我的工作特点,把我放在 了农地网格。我负责的网格里如出现农作物损毁等情况,我都要及时上报。”亢亚玲说。实行网格化管理后,亢亚玲觉得解决问题的效率明显提高了。
“网格化管理几乎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纪海明说,目前,密云网格化管理系统每天都能接到3000至5000件上报事件,这些事件 90%都能在村内得以及时解决。为提高办事效率,密云县47个县级职能部门也被纳入了网格化,其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均在网格化管理系统中被公示,有助于基层 网格员直接对接相关职能部门人员。
“随着密云网格化工作的不断开展,需要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规范,以解决各基层在网格化管理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纪海明说,由于并没有相关 范本,在参照服务业国家标准基础上,去年,密云县制定了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标准,并在全县推广。经过一年的推广,7月下旬,国家标准委专家组对密云县网格 化管理进行了评估,并通过密云成为全国首个农村地区网格化国家级标准化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