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中国探索多措并举提高人均寿命

2016-03-09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家住上海徐汇区的袁老伯78岁了,自从2005年患上脑梗后,他只有半身能活动,加上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生活质量被疾病拖垮了。

  在他沮丧之时,上海市徐汇区斜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朱兰医生,与袁老伯签约成为了他的“家庭医生”,上门提供健康保障服务,让他对生活重燃信心。

  中国正在积极帮助袁老伯这样的慢性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发出信号,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指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一位死因,占总死亡的比例超过40%。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导致 心血管病攀升的主因。另一方面,在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日益迫近的新形势下,保证人口健康是中国延续人口红利期、提升经济社会建设质量的“刚需”。

  中国正在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探索办法,“顶层设计”和“基层推进”相辅相成。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医疗保障网覆盖超过95%人口。今后将在此方面有更多作为,比如,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 减轻负担;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

  2016年,中国将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让一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分流在基层医院,提高优质稀缺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基层正积极推进。在山西省清徐县,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让长年受脑缺血折磨的吴村农民谭瑞成在县医院“踏踏实实看好了病”。以往,尽管新农合可 以报销55%,到大城市住院的治疗费用仍然让谭瑞成“负担不小”,现在,县医院的医疗水平上去了,他的治病费用从超过4000元降到了2490元,报销后 个人只出500多元。

  上海市开展“家庭医生”试点,截至2014年底已有2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了家庭医生制度工作,3816名医生参与家庭服务。

  在江苏省大丰市,一年一签的“医疗服务包”让乡村医生对村民的服务完善起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村民可选择100元上下、不同档次的“服务包”,不仅每月可在村卫生室接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检查,还有医生定期回访。

  专家认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有两个难点。“一是重‘医’轻‘防’的思路需要转变;二是慢性疾病需要得到有效治理。”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说。

  中医被认为是破解这两个难点的好选择。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讲究根据天干、地支的运行规律,指导人的作息、饮食和锻炼,达到“修身养心”。

  与“十一五”末相比,中国中医医院增加500所。2014年,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5.3亿人次。与“十一五”末相比,门诊次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分别比综合性医院低12%和24%。

  13亿人的健康,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健康中国一定是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有大量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做好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并把健康知识教给群众。”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