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中旬起,包括天坛、北海、景山、陶然亭等在内的多家市属公园开始推行“降噪令”,治理公园噪音。一个月过去了,“降噪令”效果如何?公园里真的清静了吗?
天坛:降噪效果开始“反弹”
“大爷,您把音乐声音调小点儿,您这个音量已经超标了!”天坛公园的巡查人员正在劝说一位舞蹈队的老人把音乐声调低。实行“降噪令”后,类似的情景在天坛公园经常出现。
天 坛公园东门进门路北侧的树林一直是晨练和游园市民的聚集地,以往总有许多舞蹈队来这里跳舞,巨大的音箱立在旁边,音乐声甚至还没进公园就能听见。6月中 旬,笔者在这里看到,树林里更多的是抖空竹和打太极拳的老人,虽然也有两三支舞蹈队在练舞,但已不见了大音箱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挂在古树护栏上的便携式 小音箱或者老式录音机。
不过,笔者6月21日再次来到天坛公园时,发现降噪效果有所“反弹”。四支舞蹈队集中在东北外坛,距离核心文物保护区只有一墙之隔,虽然使用的是便携式音箱,但声音还是很大,环境比较嘈杂。
笔 者了解到,天坛公园自5月26日开始禁止大音箱入园,并首次采取分区域降噪措施。根据不同功能,将天坛公园分为核心文保区、观光游览区、休闲娱乐区,各区 域“禁噪”标准不同。核心文保区包括祈年殿、回音壁等景点,不得开展唱歌、跳舞等任何与游览观光无关的活动。笔者在祈年殿入口处用手机上的噪音检测软件进 行检测,显示周围环境音量的平均值为57分贝,大约相当两个人见面打招呼时的音量。而除核心文保区以外的其他区域虽可进行娱乐活动,但即便使用音响器材, 音量也不得高于70分贝。当天,笔者对正在活动的舞蹈队音乐声进行检测,发现平均音量达74分贝,还是超过了规定的音量标准。
陶然亭:音乐声隔着湖都能听见
6月13日起,陶然亭公园禁止携带外接功放等大功率音响入园。同时,在公园内使用便携式音箱时,音量需控制在70分贝以下。
6 月18日下午,笔者来到陶然亭公园,却仍发现了好几个大音箱。公园内东游船码头附近,两支舞蹈队正在活动,还有两组游客在用自带的音响设备唱卡拉OK,音 乐声十分嘈杂,站在园内观光湖的对岸也能听见。笔者用手机上的噪音检测软件对环境声音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噪音检测的平均值高达90 分贝,最高时达115分贝,相当于电锯作业时的音量。
尽管提示游客降低音量的横幅就挂在一旁,却没有什么效果。公园的巡查人员告诉笔者,自从“降噪令”实施以来,高声唱歌和跳舞的人已经少多了,尤其是早上。但是,下午和晚上还是会有部分游客带着音箱到公园来。
市民:希望能多些社区公园
目 前,多家市属公园已推出降噪措施,并根据公园自身特点制定了不同降噪标准和方式。作为曾经的皇家园林,天坛、北海、景山等除了是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外,同 时也是历史遗存保护场所。公园推行“降噪令”,就是为了在尽量减少对市民娱乐干扰的情况下,保护皇家园林。
但市民为何对“降噪令”不买账呢?在笔者的采访中,参加跳舞的赵阿姨说,“我们跳舞的人就是想图个热闹,声音大,人气儿旺!不让放大音箱,就没了那种感觉。”
对此,部分市民表示,希望能多建造一些可以让市民开展娱乐活动的社区公园,或在市属公园内设置单独的娱乐区域,为市民的健身娱乐需求提供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