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贺克斌院士:建议更加重视氮氧化物在成霾中的作用

2016-12-27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

  重污染天气缘何迅速生成?我国灰霾形成机制与历史上其他国家的灰霾有何不同?26日,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

        贺克斌向记者介绍了该院的最新研究成果:重霾的迅速形成过程中,二氧化氮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盐这一路径的贡献不可忽略,建议治霾中更加注重对氮氧化物的减排。

        近日,贺克斌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郑光洁与德国学者程雅芳教授等中德学者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重霾污染期间颗粒物中硫酸盐迅速生成的化学机制。

        硫酸盐是重污染形成的主要驱动物质,但现有的基于欧美等相对清洁地区的大气化学理论体系,难以解释重霾期间硫酸盐的迅速生成。

        贺克斌院士团队研究表明,重霾污染期间的硫酸盐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这两种气态前体物,溶于颗粒物结合水后,在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下,迅速反应生成。

        “这一结论与硫酸盐生成机制的经典理论有较大不同。”贺克斌介绍,该机制的反应速率可以有效解释基于经典理论的空气质量模型在重霾污染期间的模拟偏差,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二氧化氮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盐,并不是一个新发现的化学反应,此次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升了氮氧化物在重霾的迅速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贺克斌说。

        “上世纪中叶,西方的酸雨污染催生了‘云中化学理论’,如今我国重霾污染频发,严重影响生产生活,有必要建立起基于中国实情的‘霾化学理论’,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的霾污染问题。”贺克斌院士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