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热议“文化传承” 落实老城整体保护需创新

2018-01-27  来源:北京晚报
[字体: ]

  在西城团的全团审议会上,文化传承引发多位人大代表热议。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的抢救性保护已是迫在眉睫了。”“我们要让老城建筑遗产讲出文化故事。”“历史文化创新不是纯商业化的包装。”在西城团的全团审议会上,多位人大代表就文化传承提出建议,希望在保护历史文化方面多下功夫。

  非遗项目传承人

  需抢救性保护

  “经文化部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北京共有84位,我是唯一一位年轻点的,其余83位全部是七十、八十、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市人大代表、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先用几个数字引出了非遗保护的话题。

  杨凤一说,在这硕果仅存的84位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中,传统戏剧项目传承人仅有24位,而作为首批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昆曲项目更少,仅有6位国际级传承人,平均年龄72岁,最大的一位86岁。这些传承人都有着精湛的工艺和技术水平,却因经济条件窘迫,没有人去传承他们的技艺。“以我们剧院为例,尽管开办了荣庆学堂、侯派艺术研修班,拼尽了全力去保护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传承人背后的文化,却仍觉力不从心。可以说,对这些老艺术家们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是迫在眉睫了。”

  杨凤一建议,地方财政需加大对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的资源支持力度,对非遗传承活动给予一定的补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办传承培训班,鼓励青年人去学习这些濒临失传的传统艺术,同时对急需保护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为将来的非遗研究工作保存资料。“目前,国家每年给这些非遗传承人的资助仅有2万元,太不足够了。”

  老城建筑遗产

  亟待主题化串联

  “就像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的,老城不能再拆了。”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多年来一直研究老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课题,令她高兴的是,老城需进行整体保护的构想已被重视起来,但惋惜的是在落实中还缺乏路径创新,特别是对不知名的历史建筑保护太少,对建筑遗产的主题化开发不足。“比如,我去年就提出,要对骡马市大街的北京林则徐故居加强保护,然而一年过去了,我两会前又去看了看,进展并不理想。林则徐故居其实是一个多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啊。”

  秦红岭提出,对个别历史建筑“盆景式”的保护并不能从整体上恢复古都风貌,北京的老城里其实有许多建筑遗迹,特别适合串联起来做成一条3公里、5公里的步行文化遗迹线路,比如礼制坛庙建筑之路、王府建筑之路、红色建筑之路。这种主题化的方式可以连线成片,连同一些可能不太知名的历史建筑一并保护起来,这也是对城市空间肌理的尊重。“我建议,做一些建筑遗产的解说规划,用故事的形式把它们串联起来,让遗产故事在年轻人的心中传承下去。”

  文化创新

  更需要严肃态度

  无独有偶,作为老人大代表,北京风雷京剧团团长松岩也将目光聚焦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他提出对传统戏曲要做到更精准的扶持。

  “现在讲文化创新、讲创意,但创新绝不是不尊重历史,不是以创新为名进行纯商业化的过度包装。”松岩谈道,目前在网络上存在着一些对戏曲文化的不雅解读,并没有向年轻人展示真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文化,相关部门应对此认真立规,“别糟蹋了传统戏曲,要把真玩意和好东西传承下去。”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