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我国科学家揭示快速抗抑郁机制

2018-02-23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15日,《自然》杂志同期刊发的两篇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岚团队的研究长文,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速效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新的分子靶点。

   胡海岚说,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疾病,全球有超过3亿人受抑郁症困扰,然而治疗药物往往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起效,且只对部分病人起效。“这意味着我们对抑郁症机制的了解可能还没有触及核心。”

   近年来,科学界发现“氯胺酮”对抑郁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低剂量的氯胺酮能在一小时内,对70%以上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起到治疗作用。胡海岚团队通过对这一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大脑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会引发抑郁症。

   外侧缰核是大脑中海马体下方一个小小的核团,它是大脑的“反奖励中枢”,主导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与大脑中的“奖励中枢”相互抑制。

   “正常小鼠的外侧缰核放电模式是单次放电,而抑郁症小鼠呈现出了簇状放电行为。从单次放电到簇状放电,就像是从步枪射击转变成机关枪射击,是一种更为密集高效的电信号传输方式。”胡海岚说。

   簇状放电强化了外侧缰核对“奖励中心”的抑制,从而引起抑郁症状。氯胺酮之所以能够快速起效,正是因为阻止了这一特殊的放电方式。氯胺酮虽然高效,但由于这种物质还是麻醉剂和毒品的主要成分,在临床使用上有很大局限性。基于此,胡海岚团队针对阻断簇状放电的思路,进一步找出了多个崭新的快速抗抑郁分子靶点。

   “这项研究具有广泛的意义。”《自然》中国区科学总监印格致表示,该项研究将成为提升抑郁症治疗有效性的基础。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