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正文

华西把环保部门引进村

2009-05-05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体: ]
  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继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村庄之后,近日又确立了奋力争创国家级生态村的新目标:今年将投资5000多万元,全面实施“企业净化、河水清化、村庄美化、环境绿化、居住生态化”系列工程,全面提升生态品位。目前,各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全力推进。
  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
  “金山银山要,绿水青山更要,老百姓需要的生态环境更紧要。”这是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反复告诫班子成员的一句话。
  华西村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介绍了华西村是如何由“又快又好”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发展的。
  近年来,华西村经过大刀阔斧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项目进行调整优化,着力在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上下工夫,形成了上档次、上规模、产业成链的新格局。
  华西村依托工业企业之间“唇齿相依”的优势,先后创立了原料运输零费用、废物吃干用尽等20多种循环经济模式,一年节能降耗、增收节支效益超过亿元。目前,华西村已实现了“三废”资源化梯级利用。
  华西钢铁有限公司是华西村的环保标兵,公司仅环保投资就达1亿多元,烟气、扬尘点均有除尘设备,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并实现了废水“零污染排放”。
  让废酸变成宝是华西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杰作。华西村开展技术攻关,成功探索了一条废酸综合利用新途径,华西村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600吨的废酸处理综合利用中心,每年约有12万吨废酸变成再生酸。
  此外,华西村还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早在2002年,华西村果断关掉了年产值达2.5亿元、利润超过2000万元的染料化工厂、线材厂等3家污染较重企业。随后,华西村把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培育和做强环保型产业上来,像“华西村”牌服装、面料生产加工业已形成12个系列、160多个花色品种的规模产业。两年前,华西村又组建了环保科技发展公司,把精力投向发展“朝阳产业”上。
  优化产业规划,实现集约发展
  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如何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华西人坚定地回答:“既要削减化学需氧量,又要增长GDP。”
  近年来,华西村直接用于环保的投资达4亿多元。为解决部分工业企业分散、难以治理的问题,华西村从优化产业规划入手,将分散的150多家工业企业向私营工业集中区内聚拢,在工业区内实现了集中供气,产生的工业废水统一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实现了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发展。2008年5月,华西村又对这一集中区的污水处理厂实施了提标升级改造工程,使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由原来的一级标准提高到了一级A类标准,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0吨。
  去年2月,华西村又新增一套中水回用装置,把达标排放的废水经过深度处理之后,直接用于工业园区内各企业补充生产用水和设备冷却水,基本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40吨,节水152万吨。
  在华西村中心区域,一座日处理能力为5000吨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拔地而起。新建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主要负责接纳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回用标准,可作为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等,一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20吨。
  既要生活小康,又要心情舒畅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如今要造生态风光”,这是吴协恩对华西村生态建设历程的概括。华西村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大规模开展了以美化、绿化、净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建成了“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幸福乐园”的生态美化体系。
  华西村致力于绿化建设,去年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0.5%。同时,加快实施大型块状生态景区建设,充分发挥整体生态效应,对荒山地进行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并开挖了占地500多亩的龙西湖,使昔日的荒凉处变成了生态风景区。
  如今,华西村正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近日,由华西村投资1000万元建成的华西环保大楼已经落成,华西村把江阴市环保局华士分局、华士镇环保所和华西村环保办三级环保监管机构“引进”村里办公。对此,吴仁宝有自己的看法:“人家都怕环保局,为啥?因为自己没有搞好环保,怕环保局监督和处罚。华西人把环保局引到自己的家门口,这说明我们的环保工作做得踏实,不怕上级领导来监督,同时,把上级环保部门引进村,更能激励我们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得更好。”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