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正文

沪建设用地已近生态极限 委员建言缓解人多地少矛盾

2012-05-18  来源:中国环保网
[字体: ]

 上海的建设用地已占市域面积45%左右,若按每年40平方公里的增量,这个数字将很快达到50%——这是生态极限值的上限,一旦超过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这是近日召开的市政协人资环建委相关会议上透露的消息。

  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土地资源快速消耗,本市生态用地总量明显减少。据统计,2005年到2010年期间,全市生态用地年均降幅占陆域总面积2%。随着中心城区向外扩张蔓延,生态用地或被占用,或被分割,快速城市化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为保护生态用地,必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量。

  按照未来战略目标,上海的土地开发强度将控制在39%以内。然而,本市住房建设、产业发展、交通设施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对土地的需求仍十分旺盛。人多地少,这种矛盾将继续成为制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为缓解上海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委员纷纷解囊献计。市政协委员、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工程师高承勇提出,上海地面土地紧张,向地下要空间已迫在眉睫。如今,上海的地下空间开发仍以浅层的轨道交通建设为主,缺乏中层、深层的规划。他希望政府予以重视。

  市政协委员、市房管局房产权籍管理处处长王承馥表示,上海郊区的林地、园地等生态用地,必须刚性地保留下来。对于建设用地不足的难题,她认为可以通过盘活存量土地予以解决。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经济委常务副主任张广生认为,与其强调空间有限,不如把精力放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上。如今,上海工业用地的平均投入产出低于部分国内城市,工商用地投入产出低于东京、伦敦等国际都市。因此,上海的土地使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还认为,上海思考解决此类问题,应把视野拓宽到整个长三角地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上海本地。如今,受低廉房价的吸引,加上城际交通越来越发达,不少在上海工作的人,倾向于到周边中小城市买房安家。张广生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公交补贴的形式,鼓励人们异地置业,这样可以缓解本市住房紧张和土地紧缺等难题。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