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正文

“心爱的花儿能放到窗根啦”

2012-06-19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北京西单老旧小区完成大修

    日前,历经两个多月紧张施工,西城区灵境胡同灵境小区外墙保温节能改造工程竣工交付使用。

    “该给它晒晒太阳啦。”昨天(18日)一早,家住西城区灵境小区一楼的张大爷,将一盆心爱的铁线莲摆到了窗根下。从他家往外望去,小区里已经拆下覆盖了多日的绿网,露出了真容。昨日,西城区西黄城根和灵境小区等多栋住宅楼已经结束了外保温系统的安装,在成排脸庞晒成黑紫色施工人员的映衬下,这些老楼焕发了新生。

    “之前就听说改造后房子冬暖夏凉。甭说,一边改着,我家里的温度就一个劲儿地往下掉。”在绿荫中,退休教师张大爷很是满意。

    往年,张大爷家冬天的室温只有13摄氏度左右。就算是找人通管道、加了厚窗帘,也不能让屋里稍微暖和一点儿。而到了夏天,接地气的一楼倒是凉快,可靠窗户附近的位置,热得根本没法站人。铁线莲这种喜光怕热的植物,张大爷可是舍不得往窗台上摆,连窗根下头都不行。

    “如今房子穿上棉衣后,我们冬天在屋里就不用穿棉衣喽。夏天也好,这几天比往年低了两三度呢。”这几天,张大爷就忙着折腾花盆。他放心地将一些不太怕热的花挪到了窗根前。

    灵境小区是上个世纪80年代所建的老式楼房。因为舒适度较差,能耗高,今年,也被西城区列入了综合整治的范围。

    这次改造中,灵境小区先试点改造了4栋楼,两栋楼在街面上,两栋楼在小区里。虽说这些老房子都建于1980年以后,并不需要抗震加固,也不用增加面积。但对于这些“小活儿”,施工人员还是尽心再尽心。尽管街面上的房子更重要,但在小区深处,施工人员还在执行同样的标准。而这些老楼的外立面,可比一些新建商品房贴得、刷得都要精细。

    “他们不会啊,我们就一点一点教,先让所有的施工人员试做一遍,等技术成熟了,再上手。”金隅集团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技术负责人吕航说。

    “你见过这种材料吗?这是玻璃丝做的,绝对阻燃。”站在整栋楼都被包裹了网格布面的老楼前,施工人员小心翼翼地剪下一条防火材料,递给记者。

    玻璃?这条防火条,掂量上去并不重,也基本捏不动。摸摸剪刀剪过的面儿,也并没有岩棉那么扎手,反而有点滑滑的感觉。

    “岩棉全球产量都很少,我们就研制了这种玻璃棉的外保温系统,原材料随处可以找到。而且隔热、抗压的效果更好。”施工人员“啪”地一声点燃了打火机,火舌在玻璃棉上舔来舔去,却丝毫没改变这看似棉花质地的防火材料。

    离开张大爷家,站在小区中四处望。一新一旧,1号楼和旁边一栋还没有改造的老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砖红色的外墙,白色铝合金窗,一边是已经被阳光晒得发白的浅粉色,窗户外挂着参差不一的防盗窗;一边是配上圆点镂空的钢板空调罩排列得整整齐齐,一边是空调外挂机四处乱挂,一条条管道直接挂在了墙面上。

    吕航说,根据以前的测算,这些老旧房屋进行改造加装保温层后,冬天屋内的热气不容易散出去,夏天开空调后制冷效果也会更好,冬季室内供暖可提高4至8摄氏度,夏季空调节能率在40%左右。“有些老百姓听不明白低碳和节能,但这次综合改造的好处实实在在,谁家都觉得自家凉快了,省电了,是好事儿。现在大家都争着打听,想改自家的楼哪!”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